中大醫學院比較三種療法功效<br>傳統針灸可減風濕關節痛

中大醫學院比較三種療法功效
傳統針灸可減風濕關節痛

【記者馮永堅報道】全港現時有約2.5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每日飽受關節發炎、紅腫所引致的痛楚折磨。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利用傳統針灸治療可減輕重症病人關節痛楚,紓緩情況比只是服藥為佳。有患了10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表示,接受傳統針灸治療後情況明顯轉好,「全身都鬆晒,感覺好舒服。」

36人分三組研究

該病成因仍是一個謎,但醫學界估計與遺傳及環境有關。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聯同中醫中藥研究所,早前將患了10年或以上該病的36名病人分成三組,各以電針灸、傳統針灸及假針灸方式治療,每周針灸兩次,為期10周,以了解病情有否好轉。
研究發現,7名以傳統針灸及電針灸治療病人,完成治療後關節疼痛較以往輕微,但以假針灸治療的效果就不太顯著。此外,三種針灸方法都未能消除病者關節發炎或紅腫情況。一名接受傳統針灸病人更指完成治療後關節較以往為痛。
該學系副教授譚麗珊稱,該病患者年齡介乎25至55歲,他們的關節不時發炎、紅腫引致疼痛,影響生活質素。針灸不是靈丹妙藥,不可完全醫治發炎或紅腫症狀。但中大會繼續研究融合針灸及藥物醫治此症病人,以減輕他們的痛楚。

病人:全身都鬆晒

被該病困擾了10年的張女士說,近年病情不斷惡化,嚴重影響社交生活,平日甚少外出,「就連去廁所都有困難」。她指接受傳統針灸治療後效果顯著,生活回復正常,「全身都鬆晒,感覺好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