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父母 - 陶傑

耶穌的父母 - 陶傑

聖誕節,上映耶穌出生的故事,名叫《聖誕頌》,對於投資者是很大膽的創舉。
因為耶穌太過聞名,關於耶穌的傳記電影許多,而且都強調釘十字架的章節,三年前梅爾吉遜的《受難曲》,在全球收了六億美元票房,導演發了大財,有人見獵心喜,不再拍耶穌之死,改拍耶穌的誕生,着墨於約瑟和瑪利亞的愛情故事。
但跟廣東人吃蒸魚的習慣剛剛相反,廣東的蒸魚,魚頭好吃,魚尾不好吃,耶穌的生死卻倒過來:釘十字架的結局好看,降生在馬槽的故事的開頭,卻很沉悶。
為什麼?首先是奸角的問題,耶穌釘十字架,是由羅馬總督彼拉多審判的,彼拉多是殖民地的獨裁者,表面是害死耶穌的元兇,但這個奸角的內心世界很複雜,他不想耶穌死,因為猶太祭師的堅持,彼拉多在盆子裏洗手:你們既然要釘死他,我只好這樣判,不關我的事。
彼拉多是一個深沉的人,他有政治謀略,身為奸角,人物性格一複雜就立體了,何況還有一個為了三十個金幣而出賣老師的猶大陪襯。彼拉多、猶大、祭師,人物的臉譜豐富多姿,加上耶穌的最後禱告,意志的動搖,耶穌釘十字架前三天的這一截,充滿戲劇張力。
至於耶穌降生的開頭呢?不錯,有一個奸角,就是要殺盡伯利恒所有的嬰兒的希律王。但希律王性格平面,只是一般的暴君,還有幾分像小丑,這張臉譜太過簡單,吸引不了觀眾。
然後是約瑟和瑪利亞這一對。因為聖母肚子裏的餡是上帝種的,怎樣處理約瑟和瑪利亞的情慾戲?若把兩人刻劃得不食人間煙火,相敬如賓,就像三十年代保守的老片子。兩人盤床大戰,亁柴烈火,瑪利亞還叫牀呢,卻又褻瀆神明,必引致基督教徒不滿。如此主角人物,沒有一點情趣,聖經上是這樣寫的,在票房上並不討好。
打約瑟和瑪利亞的主意,有點犯險。世上叫人感動的有情人很多:羅密歐與朱麗葉、阿伯拉和哀綠綺思,甚至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什麼不好碰,偏要碰這兩位。耶穌的馬槽降生記,是幼稚園學生才感到興趣的戲,除非三位來朝的博士,讓周吉、高魯泉、矮冬瓜三位香港甘草演員來扮演。
創意不論多大膽,總要看看市場。《射雕英雄傳》搬上銀幕千百次,從來沒有人想過,把郭嘯天和李平這一對分拆出來,講講他們的愛情故事,論生意眼,還是香港人精明,雖然論神明之景仰可作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