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壓力大 教師考的士牌謀後路

教改壓力大 教師考的士牌謀後路

【本報訊】教育改革被指為教師帶來沉重壓力,也危及一些教師飯碗,有中學教師擔心09年高中實行三年制時,會因課程重整而失去教席,趕緊學習駕駛的士和貨櫃車,以謀後路。教育界人士昨出席一教育論壇時批評《教師工作委員會總結報告》不盡不實,迴避教育改革繁多和縮班殺校政策是教師壓力主要來源的問題。
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昨舉行研討會,討論教育統籌局委任的「教師工作」委員會進行的調查總結報告。報告指教師平均每年工作2,607小時,一年52周平均每周工作50小時;出席者批評這數據失實,浸會大學教育系副教授陳茂釗按報告數據,計算出上課日教師實際平均每周工作58.1小時。

報告只列較低時數

委員會諮詢組召集人兼教聯會理事李思源回應稱,委員會會議上有提及剔除假期後,教師每周實際工作60小時,但無解釋為何報告只列出較低時數。
報告又指教師壓力主要來自學生問題,其次是包括家長及社會人士等「校外持份者」,餘下依次是教改等變革、學校管理和考核。教協副會長施安娜、教師會會長高家裕和初等教育研究學會主席李少鶴均批評報告不盡不實,指出教師壓力來源只有兩個:教育改革繁多和縮班殺校政策。教院政策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龐憶華也質疑報告沒有提及教統局應否為教師壓力增加負責任。
施安娜透露,有任教中學理科的教師擔心新高中制下不能再任教原來科目而被裁撤,已為自己謀定後路,「去考定的士牌同貨櫃車,佢係大學專科畢業,教咗10幾年。」她指有這想法的教師不止一人。有出席的教師指出,校方未有將教統局額外一筆過撥款用作聘請額外教師,而只是購買教師服務。但有家長質疑,社會上人人都有工作壓力,為何教師受不起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