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訊<br>愛心的碰撞

上海通訊
愛心的碰撞

救濟弱小,是上海人性格中的一大亮點,且不說二戰期間這裏曾經是猶太人的「挪亞方舟」,光是看每個秋冬,居委會從市民蒐羅來的冬裝,往大西北一裝就是幾十個車皮。近來,獻愛心多了「一幫一」的方式,想不到的是,也多了麻煩。著名影星孫儷和她的媽媽,就是其中的代表。
這對母女也曾經是窮苦出身,深知缺錢的苦楚;而接受捐助的大學生向海濤,遠在千里之外。但故事最後卻以大家都不願看到的結局收場:捐助停止了,孫儷母女說,小向不把心思用在學習上,額外的開支過多,而小向則委屈地辯解,自己就是想多看看這個社會,多結交些朋友,多花些電話費也是情有可原。在遭遇媒體的催化以後,捐助者的種種苦衷第一回受到關注。

助養窮孩子換回滿肚氣

在銀行工會工作的李老師,出錢捐助一名在上海受訓練踢足球的小男孩,在媒體追訪之下,也吐出一肚子的苦水。原來,她覺得既然認了「母子」,就要全方位地嚴格教育,每個雙休日都把孩子接回家,專門請了家庭教師給他補課,但孩子並不喜歡學習,也不喜歡這個嚴格的「媽媽」,只是礙於捐助人的關係,才勉強坐下來應付。李老師說,光是每個雙休日孩子離開後收拾房間,就搞得自己筋疲力盡。她也有點後悔。
徐先生的捐助行動更是有點離奇。他是在足療店認識小錢的,後來足療店倒閉,徐先生主動邀請小錢到自己家住一陣,還四處幫他找工作,幫他買了手機,方便他與家人聯繫,甚至打算出學費讓他讀個文憑。10天後,小錢推說要回家看奶奶,要了1,000元,結果是去杭州會了女朋友。最後,徐先生替他找了一份西餐廳的工作,他說要和同事合住,想預借房租,又是1,000元。以後,他好像並沒有去西餐廳,漸漸再沒音訊。
愛心的種種碰撞,讓諸多的好心人心灰意冷。國情就是如此複雜,出錢買氣受,還真不是甚麼個別的現象。
游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