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宋慶齡在上海的一處故居,年久失修,一幢英國式洋房,變了倉庫和民工宿舍,髒亂不已,處處尿臭。
「海內外華人」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表示強烈不滿,紛紛要求中國政府正視這件事,好好保護國母故居。
宋慶齡家境很好,財富很多,物業不少,若說她住過的地方,也就是「故居」,如一一列出的話,大概不止十處八處,是不是需要全部保護起來呢?
中國名人「故居」特別多。
小時候出生的那所房子,長大讀書住過的房子,出來做事住過的房子,成名之後搬過住過的房子,終老之時住的房子。只要這個人生性不定,喜歡搬家,加上中國歷來戰亂不息,逃難遷徙,一輩子住過大江南北十幾二十處居所,一點都不出奇。
然後這個人出了名,成了什麼什麼,身家自然高了起來,連帶着出現過的地方,也跟着沾光。數十年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之後,到了今天,此君也就作為某地之「旅遊大使」,被哄抬起來。住過的地方,便成了供人景仰兼收門票的「名人故居」。
在中國大地上,每到一處,如有心找,一定有「名人故居」,只是定義很寬容,只要那名人住過就算。這當然也是一種經營,有心者經營,無心者不經營,老實說,熱切關心的「海內外華人」不會太多,大概跟保衞天星碼頭鐘樓的差不多。
那就沒有什麼了不起了。宋慶齡北京有「故居」,在後海,收門票可參觀,保護得很好。上海也有故居,在淮海路,收門票可參觀,保護得很好。那麼,那一幢「英國式洋房」,用來作貨倉和辛勞民工的棲身之所,也算不得玷污,「海內外華人」又不見拿錢出來維持,只管指手劃腳表示「氣憤」,是否他娘的太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