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暴力擦淨了地板 寇比力克病變

用暴力擦淨了地板 寇比力克病變

把嘴貼着我的耳朵,口臭和千年累積的煙味幾乎把我嗆死,得意洋洋的眼神藏着世紀秘密:「你知道怎麼看《2001太空漫遊》最好?就是購買戲院的第一排座位,進場前先抽幾口大麻,當看到那場超過兩分鐘色彩變幻的星球影像時,會好high,好高潮!」我發誓沒像這位後來發達不認人的朋友吸了大麻進場,卻也的確購了第一行的戲票,而那場迷幻的場面出現一分鐘後我已昏倒在椅上,直到戲院的燈大放光明。
文:仰止

病變1:潔癖

我承認到今天仍然不知道《2001太空漫遊》拿塊讓我輩人類祖先崇拜,從天而降的黑板到底代表甚麼,有哪些深層意義,只記得它的外表光亮平滑,是一塊完美的長方形東西,寇比力克的電影永遠都潔淨得令人心內發毛:穿着白衣在摩天輪般,也是白得耀眼的太空艙內以無重狀態飄行,是某些連一條毛都不許存在,員工出入都要徹底消毒的高科技無菌實驗室格局;小孩踏着單車穿梭於鬼酒店各條通道,漂亮的地毯固然佩服寇比力克的美感直覺,整間酒店的地板連一張廢紙都看不見;《烈血焚城》那些阿兵哥的房間也沒有任何雜物;最不可思議的還是《發條橙》那個被馬康麥杜華打到嘔泡的流浪漢所露宿的地方亁淨得連山頂豪宅區都自歎不如。
李察史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交響詩(對啦!就是改編自尼采的那本書!)因為寇比力克的《2001太空漫遊》而成為名曲,猿人(人類的祖先)第一次展示由暴力帶來的興奮和快感,以骨頭狂暴地敲打一堆屍骨,然後把骨頭拋上天空,忽然鏡頭一轉一艘跟骨頭差不多樣子的太空船在太空中飄下,約翰史特勞斯(跟那位李察阿哥沒有任何親戚關係啦!)的《藍色多瑙河》翩然響起,在電影史上能夠比得上它那樣優美的,我只想起維斯康堤的《魂斷威尼斯》狄保加弟坐在船上,穿過晨曦的霧靄駛進威尼斯,配上的是馬勒《第5交響曲》慢樂章,令我迷戀了幾十年!

病變2:強暴

書枱上放着談論維斯康堤的書,他的相片跟寇比力克的並排,除了大家都有眼耳口鼻外,委實看不出兩者相似之處,可我總覺得他倆是那個時代貴族階級的電影代表人物,維斯康堤執迷地揭露貴族階級的醜陋,其實是對貴族生活的愛慕,就像馬勒的音樂那麼華麗,那麼假大空;寇比力克的潔癖,即使是激烈血腥的戰爭場面,依然弄得一塵不染,是一種對清純/純潔的貴族式追尋。《一樹梨花壓海棠》是一部金魚佬電影,納布可夫原著的年齡、性別、歐美之間的矛盾在寇比力克黑白畫面下,變成了清純被強暴的潛意識變種,是寇比力克式的暴力在潔淨之地交集的延續。《亂世兒女》是最接近維斯康堤的電影,是貴族階級的人性之醜展示,但其實就像他所有作品,在反類型之中有着強烈的類型影子,和簡單得近乎無話可說般空洞的所謂意義,在成功的攝影實驗下,每一張都像古典寫實主義優美圖畫外,人物跟這些畫面幾乎沒有關係,古代戰爭也好,現代槍炮也罷,寇比力克的戰爭場面多不勝數,血幾乎沒有濺到地上,沒有破壞了他場景的清潔,這種暴力和潔癖的不搭調,我沒有看到其中有甚麼刻意的衝突,也沒看到兩者的有機關係,他就只是這麼地呈現,就只是他迷戀暴力,又有潔癖的嗜好並列。潔癖在某方面來說,也是一種暴力行為!

病變3:類型

愈來愈覺得自己對別人說我是個馬克思主義者,是個左派真是恬不知恥,喜歡維斯康堤,迷戀寇比力克,分明就是小資產階級的口味!今天我們覺得寇比力克更合脾胃,因為他比我們這些嬰兒期世代更早成為小資產階級意識和品味代表,但這樣又如何,給他們戴上帽子無損他們大師的地位。寇比力克的遺作《大開眼戒》更冷漠,更華麗,也更小資,我愛死了!《2001太空漫遊》是最貴的實驗電影,他有哪部作品不是實驗電影?每一部都刻意地挑戰類型,每一部都在拍攝上,在場面的處理上都作出實驗:無重狀態東西的飄浮;不用打燈只用現場的燭光拍攝;越戰電影不是先來個炸得瘋狂的戰亂場面,而是怎樣將純樸少年(又一次對純潔的強暴!)訓練成兇殘的殺手……他差不多所有類型電影都拍過了:戰爭片、科幻片、古裝肥皂劇電影、恐怖片、瘋狂喜劇,等等等等!在他的印記式處理下,好像都是對這些類型的反叛,或者至少是在追尋突破。
是嗎?如果沒有半點突破,怎能當上大師之名而無愧?寇比力克是我心中荷李活真正的大師,比那些過份追捧的名導要高幾班。可是大師的屁也是臭的,不要說他在《2001太空漫遊》前的電影如何「像」荷李活電影,即使其中後期的作品每一部在場景調度和鏡頭運用上,「懶」專業的說法是在電影語言的運用上,依然是荷李活化的,看看積尼高遜兇惡的眼神;《烈血焚城》的戰爭場面;《亂世兒女》的劇情鋪排,都頗完美而嚴格地遵守荷李活電影的法規,寇比力克以優美清潔華麗,加上無窮的幻想力,將所有類型電影都美化了,他不是激烈的反對派,而是優雅的電影皇帝!
沖了一個熱水浴,把每一吋皮膚都洗擦亁淨,穿上剛從洗衣店拿回來,還殘存一些熱感的內衣褲,一件一件全新衣服小心翼翼地穿上,磨得光亮尖銳的小刀就放在大衣的內袋裏,走到大廳看《閃靈》,心不斷地跳,不斷地跳,忽然省起還有一件事沒有做,於是趕忙跑回浴室,把所有掛在欄桿上的毛巾對齊,把所有牌子的名字都向外,再走出大廳,畫面剛好是積尼高遜在浴室內跟醜陋老婦的接吻鏡頭,啊!多令人興奮的場面!

沒有留在上世紀

據說今次《漫遊‧寇比力克》是香港最齊全的寇比力克回顧展,如果那部只長68分鐘的《恐懼和慾望》算是他第一部電影,那麼他所拍的長片全部都在這次回顧展放映了。天殺的是除了《大開眼戒》有中文字幕外,其他作品是沒有字幕,英文程度良好,又或者像我這類超級粉絲連對白都背得出沒受影響外,最好還是揀《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閃靈》比較少對白的作品看較化算。1999年3月7日他的死訊傳來我第一個反應竟是他沒看到新世紀的來臨,但真正可悲可敬的還是以71歲高齡還可以拍出《大開眼戒》這樣充滿後現代情慾和宗教崇拜的電影,他到死都是超時代的!

a.《密碼一一四》(1964)可能是電影史上一人扮演最多角色的,彼德‧斯拉最後意外騎着導彈飛去蘇聯,簡直是劃時代大笑話。

b.《一樹梨花壓海棠》(1962)不但得罪天主教,經典美少女Lolita更成勾引中年人的終極象徵,片中金魚佬代表歐洲,美少女自然是美國!

c.《亂世兒女》(1975)全齣電影都是用燭光拍成,又一次革了電影菲林的命。

d.《發條橙》(1971)的暴力場面之惡心是超越一切道德,主角出色得無人可以接受他另有其人。此齣也成電影史上第一個原著作者對改編導演寫「服」字。

e.拍《2001太空漫遊》(1968)時寇總是戴着頭盔,連他也怕起天譴來。從時光隧道到無重狀態都是史無前例,攝影機與場景一齊轉動,到今天還是最神秘的場面。

f.《光榮之路》(1957)是一次大戰德法之戰,本來大團圓結局,最後全部死光。

g.《殺手》(1956)是「女人是禍水」的宣言,千萬財富竟給女人放的狗一拉飄滿機場!

h.《死之吻》(1955)是寇的第2部長片,角色全是他記者生涯所認識的真實人物。

i.《烈血焚城》(1987)中殺人機器的生產過程,人們見到今日的伊拉克才信那是事實!

j.《大開眼戒》(1999)明顯是反映湯告魯斯和妮歌潔曼的真實寫照,無遮性派對後兩人亦告玩完,也是寇的遺作!

k.《閃靈》(1980)中的洶湧而出的血海已成普天之下恐怖片都不能擺脫的記憶!積尼高遜此片後慘被定型,如中了寇的魔咒。聞說一場戲,寇可要他演50個take!

l.千軍萬馬的羅馬史詩,正是《風雲群英會》(1960)。

m.世上最少有兩部電影──《拿破崙》和《香水》,是寇極想拍而拍不成。

n.1950年寇比力克的攝影作品,「我恨愛!」彷彿就是他以後的電影宣言!

o.攝於40年代的寇比力克自拍照。

p.1945年4月寇憑這相片成為攝影記者。

帶佢返屋企
《Drama&Shadows:Photographs1945-1950》$665

其實寇比力克最想成為攝影大師,但失敗了才轉行拍電影,這是他當記者時的攝影作品集,一樣嚇死人。

《EyesWideOpen》$116

寇比力克研究是一個永恒的題材,奧斯卡金像編劇FredericRaphael與寇比力克一起創作《大開眼戒》的精采對話,比電影更大開眼界。

《發條橘子》$67

《發條橙》的劇本1962年在美國出版時,第21章被禁刪去,電影中也沒有出現的一幕亦在本書重現。

售賣點:Kubrick(23845465)

bc十周年漫遊.寇比力克

為慶祝bc十周年,是次影展精選寇比力克生平所拍過13部電影的其中12齣,說是難能,還說片源不菲蝕住嚟播!

*此齣為開幕電影,在數碼港百老匯上映,其餘播放地點為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

分享會

邀來潘國靈及家明兩位影評人,大談寇比力克的謠言及花邊新聞。

6/1 6:00-7:00pm bcfilmlibrary

小型放映會

《StanleyKubrick:ALifeinPictures》是寇比力克多年助手兼大舅JanHarlan執導的紀錄片,多角度看已故大師。

14/1 4:30-7:00pm bcfilmlibrary
查詢:bc.cinema.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