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家炒中資股炒得不亦樂乎,主題仍圍繞着人民幣升值、中國經濟增長、以至A股概念。若用傳統的基本分析,根本不能預計中資股的股價可以有這麼大的升幅。市場上亦有人倡導不能用傳統的PE及市賬率去評估中資金融股,筆者一聽,冷汗直冒,誰道現時的港股尚未形成泡沫?
讓我們重溫歷史吧!1997年市場炒作中國概念,大家不用理PE,只要是中資股就前景秀麗,只要有中資入股的公司,懶理是虧本的公司,照升如儀!有人話不用理會盈利,只要有概念便可;有人話不用理會外圍因素,因為中國因素主導,就算藍籌跌,中資股都不會跌。
中資股炒過龍
到了2000年,泡沫吹得更大,因為互聯網的爆炸力大,商機無限,要分析科技股不應用盈利,應該用概念及瀏覽人次……。當股價不斷上升之時,神話不斷被創造之時,歪理便會變成真理,連股神畢菲特也慘受投資者唾罵,說他不能與時並進。結果,相信歪理者得到應有的教訓,信奉基本因素的理性投資者仍然能夠屹立不倒。當然,渾水摸魚者,自然能在殺戮戰場中獲取厚利。
現時令大家對於極度昂貴的中資金融股仍有信心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升值因素。人民幣自年初至今已升值5-6%,未來還有多少上升空間?現時利用人民幣升值的因素去炒中資股,是否已經過龍呢?其實大家都不知道。有大行認為,2007年人民幣仍可升值4%;亦有更樂觀的言論話,最終會升至1美元兌7元人民幣。究竟人民幣會升多少,無人能知;若人民幣自由兌換之後,會值多少,更無人知。現時大家所知的就是人民幣一定會升(?),故此,對中資股一直持有樂觀及毫無警惕性的態度。
筆者當然不知道人民幣會升多少,但有一些標準可以用作參考。現時人民幣與港元同價,若然再大幅升值至1美元兌7元,則人民幣會較港元貴11%,影響性就會頗大。若然未來一至兩年,人民幣只會升值3-4%,相對於現時已炒得極高的中資股股價來說,實不足以作支持,再利用此因素去炒作已極不理智。
沈振盈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