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經常聽到一些關於市場到頂的有趣另類訊號,例如好友A君談到,他每朝由居住的屋苑乘邨巴上班,有一日,忽然聽到一向沒有投資股票的邨巴司機跟乘客談論,該司機最初是一萬股、二萬股小注怡情,漸漸演變至近期買數十萬股某內地銀行股,並考慮向銀行貸款加注。
A君感到形勢不對,毅然沽貨離場。惟A君的獲利回吐位在17000、18000點邊緣,雖然獲利,但當他見到已沽出的國壽(2628)、銀行股現時的股價,卻懊悔不已。
相信各位讀者在過去數月,可能亦曾碰到類似的情況,可是當你覺得這些是股市到頂訊號之際,股市卻繼續飆升多一、二千點,令這些到頂訊號盡皆失效。
反向投資唔係隨時啱用
早前美國著名的投資家及大摩前策略師兼合夥人BartonBiggs亦談到有關相反投資法(ContrarianInvestment),即看到散戶在瘋狂追捧股份時,便是考慮沽貨離場,甚至「反手」沽空之類。當散戶絕望地離場,便考慮趁低吸納、準備另一大升浪的開始。
最有趣是Biggs指出,近年市場流行「反向指標」,投資者試圖與一般散戶對着幹,連一些外資大行也推出「反向指標」的市場研究報告,嘗試跟市場共識不同。由於反向投資法是試圖跟市場大多數投資者作相反的投資策略,故當投資大眾也在採用反向投資法時,你反而應採用反反向投資法才對,無錯反反向投資法,即與投資大眾同一方向。
Biggs指出,反方向指標,例如反映投資者入市意欲的調查(《蘋果》財經版在周一也有刊登)之類,當那些指標升至一極高極高水平,確是可反映大眾已瘋狂入市至一「沸點」,可考慮作相反策略。但這極端水平往往是事後才知,事前大都會猜錯頂位。
更重要的是,Biggs指出,在大升浪的中段及末期前,群眾及一般散戶幾乎是絕對正確。故此,在反向指標升至極端水平前,投資者反而應該「隨波逐流,跟隨一般投資者的做法」,此點值得各位讀者細心思考。
最後,昨日收到多位讀者詢問內地銀行股,現不妨略談,基本上筆者仍持有工行(1398)、中行(3988)、建行(939)及招行(3968),正在等候它們收窄與A股的差距。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目前持有工行(1398)、中行(3988)、建行(939)及招行(3968)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