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br>長揸好股年慳數萬使費

個人理財
長揸好股年慳數萬使費

很多散戶買股票抱「密食當三番」心態,密密入市賺三兩個價位即走,但不要忘記,炒股亦有成本,包括經紀佣金、政府印花稅、交易徵費,買賣一隻股票成本可以高達成交額0.718%,用盡心血刨股經、揀股、密密炒,最終發財的可能是你的經紀。

不論賺蝕交易費收0.718%

在香港買賣股票,交易成本包括經紀佣金、政府印花稅、交易徵費及交易費,經紀佣金一般為成交金額0.25%,印花稅、交易徵費及交易費則分別為成交額的0.1%、0.004%及0.005%,一買一賣,投資者需要付出的費用為(0.25%+0.1%+0.004%+0.005%)×2=0.718%。
不論每次買賣賺蝕,散戶每次基本消費是成交額0.718%,若每星期買賣股票一次,一年52個星期,交易成本就是投資額的37.336%。散戶不要小看交易費用,每周短炒一次,一年成本可以近10萬元。

耀才網上炒股佣金0.068%

散戶想節省短炒成本,第一招先選擇佣金較低的交易商買賣股票,部份銀行或股票行網上交易經紀佣金可低至0.15%,耀才證券網上交易佣金更低至0.068%(表二)。
個別股票行更推出優惠月費計劃,如新鴻基證券的「任你Trade」計劃,每月定額6880元月費,每次交易佣金可低至0.038%,連印花稅及交易所等其他費用,每次交易成本為交易額0.155%,適合愛頻密短炒的散戶。若每周短炒一次,每次交易額37萬元或以上;又或每次交易額15萬元,每周短炒2.5次或以上,交易費會較經紀佣金0.25%為低。

強勢股長揸有着數

投資者每次短炒出擊並非必賺,還需冒股價短線波動風險,有機會虧損,每星期進行短炒,對一般非專業散戶來說,回報隨時不及長揸。
理財版用幾隻今年長升長有的散戶愛股中國人壽(2628)、建設銀行(939)、交通銀行(3328),及中移動(941)作比較,發現由年頭持有股票至年底,回報較頻密炒賣更加吸引(表一)。
以國壽為例,今年首個交易日開市價6.8元,12月15日收市價20.6元,升幅為2.03倍,若年初以約15萬元買入2.2萬股,期間賬面利潤30.14萬元,扣除當中交易成本2164元〔(6.8+20.6)×22000×0.359%〕,淨利潤30.1436萬元。若每周買賣一次,以每周開市價買入、收市價沽出,期內總交易費近10萬元,扣除交易成本,一年短炒淨利潤大幅縮水34%至19.9萬元。

頻炒滙豐倒蝕四萬

短炒最怕股價唔郁,就算股價最終沒有下跌,散戶都要蝕手續費,所以不要以為短炒穩陣的大藍籌就不會輸。以滙豐控股(005)為例,該行今年表現尚算中規中矩,年初至12月15日升幅為13.8%,期間3手共1200股滙豐利潤為19496元。若上述以短炒方法每周進行買賣,期內總交易成本近6萬元,最終淨蝕近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