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亞運會曲終人散,中國軍團狂攬一百六十五枚金牌,排在其後的韓、日二強之所得,連中國的零頭都不到。
中國的體育戰略就是傾其國力去打造「掘金」精英;而百分之八十多的中國人則在亞健康狀態浮沉,因為大眾體育缺乏場地和資金,而在沉重的生存壓力下的國民,也缺乏時間和心情去鍛煉身體,偶有閒暇,就在電視機前為我國健兒歡呼,以激揚愛國情懷,這便夠了。
大陸體育奉行這種沙裏淘金的「舉國體制」,已很有一把年頭,向來遭到外間「反共反華」讕言的詆毀。筆者倒是以為,從北京、釜山到多哈亞運,從悉尼、雅典到北京奧運,都是龍虎風雲之盛世氣象。大眾體育有甚用處?追思先朝之義和團軼事,便可知全民習武健身之際,正是國勢衰微之時。「東亞病夫」的民族恥辱,催生了黃飛鴻的寶芝堂和霍元甲的精武會,那又怎樣?列強還是列強,病夫還是病夫。論振興中華,還看今朝。
我朝競技英豪揚威多哈,猶記當年唐朝大軍於西域迎擊阿拉伯聯軍,血戰一場,雙方死傷慘重,竟至「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而今中國軍團在西亞十蕩十決,所向披靡。試問誰還敢言「病夫」二字?
多哈亞運的意義,還在於大大拔高了中華男子漢的形象。以往幾屆奧運會,中國穿金戴銀的多是女將,故有「陰盛陽衰」之譏。其實中國男性若是「不行」,對女性來說也是一件哀心事。而多哈盛會極具壯陽功效,證明吾族男性絕對是「行」的,進而也提高了中國婦女的「幸福指數」。
筆者更指望北京奧運再創奇迹,中華兒女齊心合力把美俄扳倒,尤須打殘美國的體育霸權主義。只有中國成功登頂,才能把憋得太久的那口濁氣給順過來。或許,到那時「舉國體制」的體育戰略就壽終正寢了;中國政府就不再「燒錢」去鑄造金牌了;民眾要健身終於有體育場館了;城裏人看球不再氣喘尿頻,也不再流虛汗去狂舞國旗又或激射國罵了;農村貧民不用在賣完血之後,還要為接二連三的金牌喜訊而作愛國狀……
中國在多哈已證明了自己能稱雄亞洲,筆者更誠心為北京奧運祈福,讓中國稱雄世界吧!屆時,外滙儲備過萬億美元的我朝國庫,終於有望為全民教育和醫療勻一點錢出來了;中國當了金牌老大,吾族百姓已具有世界一流「體質」,我朝政府就再也沒有理由指人民「素質」低,不能享有民主權利和各項公民權利了;奧運勝利閉幕,普天同慶之餘,香港○八普選忽而柳暗花明,也未可知;至少二○一二年的普選定能瓜熟蒂落,蓋因盛世當前,實在不好意思再「循序漸進」了。
妙哉,多哈亞運!壯哉,北京奧運!
逢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