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批:瘦身靠恒心 鬆懈磅更增 - 宋漢生

蘋果批:瘦身靠恒心 鬆懈磅更增 - 宋漢生

早前高官大鑼大鼓,硬推銷售稅,教育我們積穀防飢,學螞蟻儲糧過冬。不料民情洶湧,大家怕多付鈔後,政府會變得更大花筒。給果銷售稅在喝倒采聲之中告別。轉個頭,政府即宣布增聘人手。
畢竟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是曾七試減肥的肥文的肺腑之言。要減肥,最重要的一步,是要面對現實。有幾重磅?報道說,香港每三十七名市民,就有一名公務員。比起英美的一百二十多人才有一,差得遠。你可以說,英美人多,有規模優勢。好,不說英美,你看新加坡,人口是我們三分二,公務員人數卻只及我們三分一。
第二則,要瘦身,最忌無恒心。稍一鬆懈,隨時再創新高。
三年前才花20億瘦身,搞自願離職,現在卻又恢復增磅請人。有議員質疑,那當年瘦身,豈不是白白浪費?不,瘦身是對。當年經濟低迷,低迷得連政府也不得不精簡人手,是難得的機遇。市道跌至谷底,唯一的好處,是令政府瘦身。那一次的縮班,可是說以大家的艱難日子換回來的安慰獎。
縮班無錯,錯的,是經濟稍為好轉,又見故態復萌。
今次增聘,其中最多的,包括教育主任和督學。官管教育,失敗到可以貼堂。市場上,做得差的會被淘汰。政府呢?不及格的,反而可以大條道理加碼。再加上推出假學券,以公帑掩眼,暗地裏將官權伸展至幼稚園,噢,當然又要用公帑增聘人手來配合了。
可不是公務人員的問題。你請人,我應徵,條件合適的話,當然做。也不要怪當年估計應縮班多少的人。高官明明拍晒心口,開口埋口「小政府」,自然順着那個方向去算。數字易估,人心難測,怎料得到高官忽然轉向,自我膨脹,伸延政府的管制之手。你叫我估,不如叫我去澳門塔跳笨豬跳。

旁人一眼就看得出,政府面對的一大問題,是公務員的形象。在好像是很久但其實不太久的從前,公務員曾經是香港人的驕傲。但前幾年的困難時期,當大家勒緊褲頭,公務員的薪酬,卻居高不下。有福同享,有禍不同當,是大忌。一旦覺得彼此不是同一條船的時候,同床異夢,則不容易修補。非正式計算,有關公務員效率的真人真事笑話,佔全港笑話的百分之三十六點七一。
然後來個添馬艦。當不少企業為省錢,搬到次一等的寫字樓,甚至索性搬上廣東的時候,政府偏偏在最貴的地段,建超豪總部。在一眾反對聲下,政府還是堅持要起,要充面子,進一步把關係弄僵。到政府要拆天星的時候,有人舉杆反對,高呼甚麼公民抗命,是有前因的。
簡單來說,在這個追求精簡的時代,公務員是一個脫了節的品牌。鐵飯碗?那是多麼八十年代的概念。以前的精英,現在,已慘被等同為負資產。
縮班難,正如減肥難。但也要堅持。精簡人手,除了節省市民的錢,更是重拾形象,與市民修補關係的重要一步。
一個精簡、反應快、尊重市民、給市場讓路的政府,才是我們樂見的政府,才能予人信心。要贏取市民的信任?好,請先以行動證明,公務員跟大家一樣,擁抱自力更生的香港精神。
要不然,多請三十幾個新聞主任化妝粉飾,也是枉然。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