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滙基金諮委:儲備投資可更進取

外滙基金諮委:儲備投資可更進取

【本報訊】立法會今日辯論由議員楊孝華提出,修改現行外滙基金投資收益分賬方法的協議。身兼外滙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的科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陳家強認為,公眾未必接受相對較低的固定回報分賬方式,普遍期望投資收益平均回報較高,投資組合可以「take啲風險」,他個人亦同意,外滙基金中的財政儲備部份,有空間在投資方面較進取,但他強調此舉不等於要大幅改動現行的投資策略或模式,目前外滙基金的投資部份(扣除支持貨幣基礎的支持組合),風險已不低。

較進取投資≠大改

他指出不同人士對於「進取」概念定義各異,但最重要是配合政府透過庫房運作的需要,若政府的投資收益回報,要保持現金流收入以支持經常支出,投資品種的回報便要含有高流通性的股息或債息,一些私人股本投資,或回報期鎖定數年的結構性投資項目,便不符要求。
對於有議員及公眾認為,政府應增撥外滙基金轉調至財政儲備部份,陳家強指出,任何影響外滙基金用作支持貨幣穩定組合的建議,必須審慎衡量。他不贊成設立類似新加坡投資公司(SGIC)模式,以提高外滙基金投資收益的建議。
楊孝華的議案,是促請政府修改與金管局就外滙基金投資收益分賬方法的協議,以增加政府庫房有關收入。去年度外滙基金投資回報率為3.1%,財政儲備分賬100億元,現時債券及股票比率,分佔外滙基金投資組合77%及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