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泰股泰銖受外滙管制措施影響而急跌,昨日下午歐洲市場開市後,普遍亞洲貨幣亦輕微受壓,港滙最多曾跌20點子至7.7760,幅度未算顯著,1個月拆息亦只略為扯緊約10點子至4厘。
財資市場人士認為,不覺得泰國市況會引發區內「骨牌效應」,當地政府的新措施主要是防範熱錢過度湧入,而非出現資產泡沫爆破的先兆,故現時情況與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現象截然不同。
料難掀骨牌效應
人民幣昨保持平穩,開市中間價報每美元兌7.8270,收報7.8212,亞洲滙市在昨日下午略見沽盤浮現,韓圜等區內貨幣,亦見回軟。
恒生銀行(011)副總經理馮孝忠表示,泰銖今年累計升幅達16%,是區內升幅最多的貨幣,當地政府新措施主要是堵塞熱錢湧入對貨幣造成的升值壓力,並非當地經濟出現資產泡沫爆破迹象,現階段亦不覺得泰股及泰銖下跌,會對區內市場產生骨牌效應,昨日港息略緊,估計是年底資金循例收緊有關。
綜合利率跌0.01厘
另外,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蔣定之表示,綜合考慮進口用外滙、外債償還用滙、外商企業未出境利潤、國企境外投資用滙,以及應對資本異常變動預留安全用滙等幾大因素下,目前內地動態外滙儲備基準規模,維持約7000億美元是合適水平。
此外,金管局公布,11月底綜合利率(C)為3.02厘,較10月底微跌0.01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