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山頂加列山道一幅住宅地,以18億元高出底價一倍三投得,政府在本財政年度以來,土地收入已逾330億元,較預算案訂出的目標已高出一成。今年經濟不只回升,股市、樓市暢旺,雖然還有三個多月年度才埋單,但粗略估計,印花稅、利得稅的收入都肯定「爆燈」,明年2月底、特首選舉之前,煲呔與唐唐肯定大派糖,籠絡民心。
董建華年代,中央替香港把脈,認為只要搞好經濟,市民怨氣就不會那麼深,社會自然和諧。情況好像如此,煲呔的聲望隨着今年經濟好轉而穩步上升,直至近月連番的政策搖擺,政府的聲望開始下挫,近日到天星的衝突事件,政府高層才猛然醒覺「市民富足之餘,原來在文化認同有要求」。
行政會議成員兼學者張炳良昨天在一篇「得中產、得天下」的文章指出,一種建基於中產自發、專業網絡串連的公民社會介入式「另類政治」已經成形。過往北京期望香港維持「經濟城市」的性質已無以為繼。近年的社會懷舊潮、保護集體記憶潮及保留過去地標行動此起彼落,正正說明港人在尋根、在嘗試建立香港歷史文化的本土身份。
「了結」GST的原因
對於梁家傑在政綱內提出的文化素質要求,曾陣營人士不得不承認這點梁家傑比煲呔早着先鞭,還好曾蔭權仍沒有公布參選,估計宣布的時候,其政綱會加入有關因素。
種種經濟數字都顯示,唐唐年初保守預測本年度財政盈餘為56億,肯定跌碎眼鏡,已經有會計師推測盈餘超過200億元,難怪較早前馬時亨接受電台訪問時亦承認,56億只是保守的說法!他更透露,股市暢旺,近期每日成交量均超過400億,印花稅收入超過目標很多,加上賣地收入不俗,今個財政年度的盈餘,肯定超過預期,「如無意外,本港未來三至五年應該沒有財政壓力。」
這是為何早前煲呔要快點「了結」GST的原因了,庫房水浸,煲呔明年3月要競選,當然要唐唐大灑金錢、大減稅,以收買人心,增加聲望。如果2月底唐唐在財政預算案還繼續講「稅基狹窄、要加稅」,豈非變得矛盾重重?年初唐唐已經被人笑「庫房水浸卻派粒糖」,明年有可能是他最後一個預算案,他仲唔因應煲呔意思趁勢大派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