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萬新症 最年輕病人得15歲<br>胸口痛咳嗽或患胃酸倒流

每年五萬新症 最年輕病人得15歲
胸口痛咳嗽或患胃酸倒流

【本報訊】「胸口痛」不一定是心臟毛病,根據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新定義,胃酸倒流患者也可能出現胸口痛、咳嗽及喉炎等非典型症狀,有專家認為,一成平日沒有察覺為胃酸倒流的病人會納入該症中,從而簡化及改善治療過程。而每年本港就約有五萬宗胃酸倒流新症,最年輕的病人只有15歲。 記者:黃嘉寶

中大及港大腸胃專家昨表示,香港將引用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新定義,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胡志遠昨指出,有病人心口痛,長期接受心臟檢查,但最後也未能治癒,反而經過胃酸倒流治療後,病情明顯有所改善。
他說:「有三至四成去睇心臟科醫生既病人,最後發現係患上胃酸倒流」,他稱,胸口灼痛及胃酸倒流是典型症狀,但長期咳嗽、喉炎及哮喘在新定義下也被確定與胃酸倒流有關,有部份患者也會出現牙齒磨損,特別是舌面及齶骨齒表面。

常吃消夜增患病機率

胡估計,本港未來每年約有五萬宗胃酸倒流新症,但疾病趨向嚴重化及年輕化,最年輕患者只有15歲。他稱,每年患上中度至嚴重胃酸倒流患者會有1%的增幅。隨着年輕人飲食不定時及常吃消夜,患胃酸倒流風險會因而提高,擔心20至30年後食道癌病人會顯著增加。
62歲的賴先生半年前患上胃酸倒流,他指,初期並不清楚自己患上此病,「成日心口痛,以為胃脹,但食胃藥又醫唔好;唞氣好辛苦,又以為氣管有問題。」檢查後才證實是胃酸倒流。
港大內科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王振宇表示,亞太區七個國家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印尼、南韓、菲律賓、台灣及泰國早前訪問了1,020名胃酸倒流患者,當中香港有100名受訪者,結果發現,34%香港患者並不意識到自己患上疾病;而他們最常及最頻密的症狀是胃酸倒流及胃上部疼痛、灼痛,分別有81%及65%。
有六成患者指出疾病對他們的生活構成影響,包括感到不適、焦慮及戒口,更有40%患者在一個月內最少有一次因病「扎」醒。

胃酸倒流新定義症狀
食道症狀:

胸口灼痛
吞嚥困難
上腹痛

食道外症狀:

長期咳嗽
長期喉炎
哮喘
牙齒磨損
資料來源: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胡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