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股市暴挫,惹人聯想97年金融風暴是否重來?不過,與是次資金流向相反,當年外資認為泰國貨幣泰銖有貶值壓力而瘋狂進攻,是次則剛好相反,外資蜂擁而入,泰國限制外國游資出入泰國。
亞洲金融風暴的起源,可追溯至97年的5月14日及15日,泰銖首先遭受國際投機者狙擊,滙價急跌,在泰國和新加坡政府聯手捍衞泰銖下,泰國滙市稍為喘定,但泰國已遭受重創,外滙儲備大幅下降。
泰銖被狙擊 東南亞重災
到了7月初,泰銖再受壓下挫,至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滙率制,對泰銖實行浮動滙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日,泰銖兌美元暴跌16.3%,外滙市場一片混亂。
7月8日,馬來西亞貨幣受衝擊,央行干預捍衞馬元;7月中,菲律賓容許披索兌美元在較大範圍內活動。至8月,國際貨幣基金和多個亞洲國家合力向泰國提供160億美元貸款,但東南亞貨幣危機並未好轉,印尼、南韓、台灣等地的貨幣紛紛急挫,兌美元屢創新低,截止8月中下旬,菲律賓比索及印尼盧比貶值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