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資金衝擊 後患無窮

實戰理論:資金衝擊 後患無窮

泰國實施新的貨幣措施,限制炒家的資金出入,導致泰股急跌15%,連帶拖累亞洲股市全面下挫。今次事件對區內股市的影響,可能只是頗短暫,但引伸到另一個問題,就是大家在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後,對資金流向的衝擊皆起了頗大的戒心。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資金流入令股市大升,當然人人開心,但快樂過後總要付出代價,97金融風暴的殺傷力,誰會忘懷!
或許大家永遠覺得自己機智過人,一定可以在資金撤離之前全身而退。又或者大家認為自己的分析力超卓,懂得判斷前景,就算國壽(2628)60倍PE也沒問題,銀行股炒到4-5倍P/Book也沒問題,因為前景好,因為資金流入。或許有人認為泰國政府正儍瓜,難得有資金流入去炒高股市及泰銖,為何要阻攔?你看香港及內地股市多麼的美好!人人有股炒,長升長有,話之你炒到多麼貴,總之一句,信者得救!誰精誰笨,歷史自有定奪。

市場亢奮令人短視

港股炒到現水平,資金何時開始獲利?無人能知。但有一件事實,就是大戶已成功令大家放棄了基本分析,放棄了理智,轉而相信非理智的趨勢,將基本因素摒棄不理。經歷過科網股風潮,大家集體「指鹿為馬」,將無盈利之科技股當作是寶,為何永遠不能吸取教訓?
金管局任總,在經歷過金融風暴後,近年明顯有大將之風,評論有遠見,先天下之憂而憂,確立了一個令人有信心的形象。在大家炒減息之餘,能夠即時發表對息口的看法,冷卻大家的樂觀情緒,更是令人讚賞。我們要的是一位審慎理財的金管局總裁,因為外滙儲備關乎全港市民的利益。
我們要的是一位像任總一樣,懂得敲響暮鼓晨鐘,警惕小市民在樂觀背後所藏的危機及真相。我們不需要一位股神去管理我們的外滙儲備,係人都知股市在牛市回報大,但風險也一樣大。難道為了爭取回報而鼓吹利用外滙儲備去炒股?若遇上股災未能套現的話,又如何捍衞聯繫滙率呢?市場的亢奮令人變得短視,令人放棄危機意識,筆者只可奉勸各位一句,執生吧!
沈振盈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