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批 港式學券:贏粒糖,輸間廠! - 謝毅

蘋果批 港式學券:贏粒糖,輸間廠! - 謝毅

李國章局長真厲害,軟硬兼施,繼早前威脅收回「港式A貨學券」的建議,上星期又撰文,跟大家講古仔,動之以情,聲稱「港式學券」令九成家長受惠,是教統局上下辛辛苦苦爭取回來的「一件大大的好事」,希望家長笑納云云。
作為家長,聽到李局長的「肺腑之言」,怎能不心動?眾所周知,九年免費教育是由小學計起,幼兒教育則用者自付。雖然豐儉由人,始終是一個負擔。如果「港式A貨學券」真的如李局長所言,能令九成家長受惠,豈不是天大的喜訊?還管它到底是真學券還是假學券!
話不能這樣說。李局長的言論其實隱含不少謬誤,一不小心,隨時中招。但逐一拆解,又費時失事,倒不如學李局長講古仔,讓讀者鑑古推今,看歷史的循環,以免上了李局長的當而不自知。
話說「解放」初期,政治運動此起彼落,令人不勝其煩。當中只有土地改革最得民心。何解呢?因為當時的土地大多集中在少數地主手上,無數貧農只能任其魚肉,生活十分艱苦。現在政府搞土改,土地平均分配,耕者有其田,怎樣看也是「一件大大的好事」,當然皆大歡喜。
朋友,若你是當年的農民,你會支持政府推行土改嗎?不要忘記,只要參加一兩個聲討會,循例叫叫口號,就可以分得田地,以後一家大細的生活都有保障,何樂而不為?事實上,當年的農民就是這樣想,所以一呼百應,土改最後超額完成,可喜可賀。
想深一層,又覺得有點不妥。保障私產本來就是政府的「天職」,中共卻反其道而行之,帶頭共他人的財產。此例一開,難保他日中共不會重施故技,最後受害的可能是農民自己。

果然,過不了幾年,中共要「超英趕美」,搞大躍進、人民公社,土地一律歸公*,農民財產化為烏有,只能吃大鍋飯。之後的歷史,大家都知道。
貪字得個貧。當年農民讀得書少,不知道共產之害,因而認賊作父,得不償失。
前車可鑑,聰明的香港人怎可能因為李局長的甜言蜜語,就輕易放棄底線,接受「港式學券」,拿自己的子孫作賭注?要知道,學券的精神是還家長一個選擇權,借市場力量汰弱留強;受資助的是家長,不是學校。換言之,錢在家長手,不在官僚手,學校毋須再花時間應酬官僚,可以專心辦好教育,以質素留住學生。
要發揮學券的功能,政府絕對不能限制其用途。這就是底線。但李局長所謂的「港式A貨學券」,只適用於非牟利幼稚園,此例一開,難保他日教統局不會得寸進尺,將學券的適用範圍進一步收窄,到最後只資助「順我者昌」的幼稚園,到時問你點算?
不是危言聳聽。現時香港的正規教育,由小學起,不論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考試範圍、標準答案等等,全由政府統一管理,結果弊病叢生,大家有目共睹。只有幼兒教育,過去不受政府「青睞」,才得以獨善其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針無兩頭利,幼兒教育愈是多元化,就愈與官辦教育顯得格格不入,難免會成為官僚的眼中釘。現在「港式A貨學券」的出籠,誰能保證不是收編的開始?
*早在人民公社之前,已有所謂農業合作化運動,由初級到高級,由入股到充公,由名存到實亡,農民的財產就這樣被政府慢慢吞噬了。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