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久不衰

曆久不衰

日曆是每個家庭,甚至是每個人必備的物品。早於清末民初時代,當時還未有電視廣告,報紙雜誌廣告也未盛行,聰明的商人已懂得利用月曆來作商品宣傳工具。案頭上的月曆,悄悄地告訴你香港歷史的轉變,看經濟轉變,看文化衰落。年輕人可能利用手機、PDA、電腦裏的電子月曆,功能一樣,還可能有響鬧提示,但感覺冷漠。那種感覺絕對比不上一個讓你日日揭,可以動筆畫的月曆來得有血有肉。
記者:黃潔蓮
攝影:楊錦文、何家亮

60's月曆是廣告

自喻為文化拾荒者的小草,專門收集香港製造的產品,遠至清末民初都有。他在那不足百呎的店裏翻來覆去,把一卷卷比我還要老的月曆抖出來逐一介紹。

文化拾荒者愛它反映文化

「早期的月曆,是一些藥行的宣傳海報,那時最著名的關蕙農,曾畫下不少經典年曆,廣生行雙妹嘜就是好例子。」小草愛60年代,除了那是他成長的年代,還有那年代令人崇拜的明星,而且那年代的月曆也份外有收藏價值。他認為月曆除了是宣傳點子,也反映了社會狀況與文化。像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開始起飛,一些辦館、米舖、士多就會印製一些月曆牌,來答謝一年到晚幫襯他們的客人,可看到由紙板升格為鐵板月曆的轉變。但90年代開始,大型超市的出現,辦館被取代。顧客與老闆之間的關係已不像從前的親,大家沒有交流,缺乏了睦鄰關係。

●60年代是小草的成長歲月,這時期的月曆亦最具收藏價值。

鐵牌月曆不覺娘

除了人際關係改變,香港人的文化亦跌入了死胡同。「以前各商戶總會各出奇謀設計一些特色月曆,就算簡單如一張明星照,也能代表那個年代。」他拿起一個陳寶珠的鐵牌掛曆續說:「就算三數十年後拿來看,也不會覺得『娘』,只覺經典優美。但如今明星不像以往般鮮有機會接觸,而且每年新人不斷湧現,卻沒有具代表性的。加上商戶不再花心思去設計一些特別的月曆,所以我儲的月曆,到70年代已終止了。」
說的也是,近年最常見的福字月曆,每逢年尾幾乎在街上見到人人手執一個,不同的,只是下款印上不同的公司名而已。小草說這種大量製作,沒心思沒性格,亦沒有藝術及保留價值。「好端端的一個天星碼頭也要拆,像一個模『啤』出來的豪宅卻愈建愈多。香港人變得愈來愈低俗、沒有品味,懷舊的東西也開始少人懂得欣賞。在他們眼中,最緊要快捷、簡單、慳皮。人云亦云,一窩蜂去追隨潮流,卻失去了個人品味。」

●活躍於二、三十年代的海報畫家關蕙農,素被譽為月份牌畫王,這個1927年的藥局月曆牌,價值$3,000。

●昔日的紙皮及鐵牌月曆,都是店舖、香煙、洋酒的宣傳渠道,並印上當時得令的凌波(左)及林黛作招徠。

●(左)1968年的日記形記事簿,盡展香港60年代風貌。(右)1950年的小型日記記事簿,記錄了當時的重要電話,如醫院、警署、天文台。

●1974年已到日本發展的陳美齡,穿上泳裝替Canon拍下水着照。

●1964年出品的月曆,相中還可見到當時的天星碼頭,如今已拆掉了。

●林黛於1957年首奪第四屆亞洲影展女主角獎,即紅透半邊天。翌年的月曆,都以她當封面。

70's港產月曆賺過億

印刷曾經是香港四大工業之一,大昌印刷的梁裕添自75年起幫忙打理家族生意,見證了當中的盛與衰。

●第二代傳人梁裕添認為,月曆不會因科技發達而被取締。

大昌老闆歎生意大跌9成

揚言80-97年高峯期曾有過億生意額,98年經歷金融風暴後,哪有閒錢去印這些贈品送人呢,一下子生意額暴跌九成!梁裕添說:「以前做生意的喜歡年尾送月曆、記事簿給客戶。但經歷幾十年,當年的老闆老的老、退的退,或已過身。新一輩不流行送月曆,或是產品不求料靚品質高,平靚正準時交貨。有錢有設計,冇錢冇設計,要求設計特別款式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們縱使定單數量沒有下降,但因為邊際利潤大幅減少,才會下跌九成。」就如大昌至今仍保留了懷舊的鐵牌日曆,全盛時期能賣出200萬個,如今只餘下1%生意額,梁生說還有潮州人、金行、米舖會入貨,去年還特別為G.O.D.製作了一個黑超福祿壽鐵牌日曆,證明鐵牌日曆仍有一批愛懷舊的客人垂青。但一些明星加風景的月曆在香港的銷情就一般,「試過因翁美玲自殺身亡成批月曆要抽起,哪會有老人家想對着一個死人一年呢!另外,謝霆鋒當年負面新聞多多,還被告上法庭,我們也把月曆抽起,因為負面新聞影響銷路。」
目前他們的客戶年齡層面是40-60歲,來年希望會吸納15-30歲的客戶層。同時亦為08年北京奧運推出一些特別的產品,一切計劃,將於明年7月公布。

●員工盧生說這高3呎的日曆不算大,曾做過如張床般大的呢!

●阿B破產後復出的大碟主打歌「日日是好日」,特別附送這個每日都是紅日的日曆,至於假日則以金色顯示。

●中國名畫家如徐悲鴻(圖)、張大千、齊白石的月曆,無綫道具部每年都會大手入貨,每個$78。(a)

●這類把女星Key在風景畫的月曆在香港不甚暢銷,但卻深受東南亞、美加等地的唐人店舖歡迎。

●鐵牌月曆牌,平均年銷2萬個,零售價每個$10。(a)

80's日本月曆由盛轉衰

令人懷念的80年代,日本文化大行其道,當年信和中心充斥着中森明菜、Matchy、菊池桃子的倩影。每逢年尾,總會聚集粉絲們到來搜購偶像月曆,這些高約2呎的大型月曆,20多年來人變Size不變,可銷量卻年年遞減,店舖執的執,轉型的轉型……

●已結婚生仔的酒井法子,在香港仍然有市場,售$140。(b)

死守信和販賣日本月曆

我們的80年代已去,只餘下少數如Billy般仍堅持販賣日本月曆及CD。作風低調、不願出鏡的Billy見證了八九十年代全盛時期,可以賣出三四千個月曆的日子。如今,只能賣出數百個。Billy道出「死因」有三:「第一,近年日本缺乏一個可以『孭飛』的明星,以前單係酒井法子都可以賣五六百個。第二,以前的人買月曆,就是貪那些大大張的明星照可以當海報,如今有很多人把月曆、寫真集照片Scan後放上網,任何人都可以下載,月曆已失去當初的生存價值。第三,近年香港人注重創作,少了改編日本歌,間接減少港人接觸日本偶像的機會。」
此情況並不止在港出現,日本也受韓流侵襲,今年最好賣的月曆首一二位分別是李秉憲和裴勇俊。日本也轉變銷售方針,如下載相片要收費等。Billy雖說硬銷靚相的月曆愈來愈難做,但他仍寄望明年三月Johnny事務所推出跨年月曆的日子,因旗下藝人如Kat-Tun、SMAP、木村拓哉等仍不乏人追捧。

●店內除日本月曆,還有雜誌、寫真集及CD售賣。

今年動物、立體受歡迎

快到2007,月曆走的又是甚麼路線?據city'super文具部Patrick說,一些動物造型和立體的月曆最受歡迎。早於今年9月,他們已入了四百多款日本月曆,去貨也七七八八。12月30日,還會推廣一批為數約2,500款的美國製月曆而舉行展銷會。

●大型棒球遊戲月曆,作玩具、裝飾也可,售$280。(d)

●木製狗仔月曆,還可改裝成便條座,售$90。(d)

●Hit爆死亡筆記月曆,設計如MousePad大小的膠片,售$200。(c)

店舖資料

(a)大昌 27257808
(b)橫濱 23887618
(c)買物王 21360103
(d)銅鑼灣city'super 2506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