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倪清江報道】中文大學藥劑學院聘得國際知名的藥物學家李漢良教授,從美國回流返港任新院長。專長於眼科藥物研究的他,定下要研製更快可被眼睛吸收的新治療眼疾藥物;他又冀望可擴大藥劑師的角色,令他們可站在更前線參與照顧更多病人。
李漢良教授回港前,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藥物評估與研究中心藥劑科學辦事處副處長,又曾任美國藥劑科學家學會(APPS)會長,來頭不小。他專長在眼科藥物傳送和巨分子藥物傳送學方面,因此來港後決定跟眼科學系展開合作,研製更有效被眼睛血管吸收的治療眼疾藥物,期望在任期內研製可推出市面的新藥。
李漢良接受訪問時指出,現時眼科藥物只有1%被眼睛血管吸收,其他會流進鼻腔內,成效甚低。所以目標是研究可被眼睛直接吸收的藥物,令眼睛血管可於一分鐘內吸收。他又表示,會用納米技術分析藥物分子,以找出其藥效,當中包括研究中藥在這方面的成效。
建議設置病歷資料庫
目前病人到診所看醫生後,醫生會同時開藥給病人,有別於外國由病人拿藥單到藥房取藥的做法,藥劑師角色相對較不明顯。他認為應擴大藥劑師角色,讓他們參與監察藥品安全;為病人評估藥物影響,如提醒他們一些食物會降低藥效、建議他們何時覆診;教育公眾和其他醫護人員等。
市民或會看不同醫生,以致病歷分散,醫生未必可掌握病人的病歷。他建議香港可仿照美國設置病歷資料庫,情況猶如網上銀行,當病人拿藥單到藥房購買藥物時,註冊藥劑師可查閱有關資料,以評估所需藥物是否適合病人。不過他承認這是一個概念,具體如何落實有待當局設計。
他跟中大簽訂三年合約,約滿後可做續約三年。他為自己的任期定下目標,展望至2012年該學院成立20周年時,本科生和教研人員人數將可倍增,學校以外的研究經費將比目前多兩倍。
逢周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