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餐越豪越受歡迎。幾家美式餐廳,趁機哄搶,像美國星期五:龍蝦湯、煙三文魚卷、頂級肉眼扒,另加紐約芝士餅或咖啡雪糕批,奉送汽水,看了幾幅照片,眼球裏都浮起一層油花,肚裏立時多了兩磅脂肪。
聖誕餐三百六十八元一客,情侶雙雙消費才七百多元,桌上鋪一朵聖誕紅桌布像一張禮物的包裝紙,只要來料全部不是美國就是日本,沒有孔雀石綠和蘇丹紅,就超值了。
香港的聖誕餐,走的是美式風格。美國人的聖誕餐很豐盛,有一個叫做諾曼.羅克維
(NormanRockwell)的美國油畫家,他的作品風格寫實,題材感人,有很濃的宣傳味,他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油畫主題非常的溫馨,令人覺得心頭溫暖。
羅斯維有一幅作品,畫一個美國家庭,團聚在一起過感恩節,主婦母親把一隻大火雞端出來,飯廳的一家人,有爺爺奶奶、姨媽舅舅,還有幾個小孩,臉上的表情,洋溢着幸福和期待。
餐桌上的食物,有湯、麵包、肉排、沙律、刀叉、碟子、餐巾,還有桌子中央的一盆鮮花。窗子的玻璃有一層薄霜,家庭倫理,愛和希望,都在一幅餐桌團聚的畫面裏。這幅作品,畫題叫做「免於匱乏的自由」。
免於匱乏的自由,是美國立國精神的四大自由之一,意思就是:人民要享飽暖的自由,但英語比較含蓄,覺得什麼「民以食為天」、「溫飽權是最大的人權」之類說得太過俗白,於是繞一個圈子,用一層知識分子的語言來包裝,叫做「免於匱乏的自由」。
還有一樣,叫做「免於恐懼的自由」。意思是思想、言論、創作,痛痛快快地表達無阻,不必害怕有秘密警察午夜上門來抓人。四大自由之一,由羅斯維用一幅著名的油畫來表述,勝過千萬字的社會學論文。
吃聖誕餐,要挑美式餐廳,不是星期五,就是Ruby,只有美國人明白聖誕餐的意義,火雞和牛排共盛,頭盤和甜品並豐。比起英國人的聖誕餐,什麼也沒有,只有一道硬如石頭的聖誕布丁,令人想起納粹轟炸倫敦時的艱辛,聖誕餐除非不吃,食必美式的路線和份量,因為只有他們的憲法,跟中國人口腔期的政治需求呼應而一致,叫做「免於匱乏的自由」,在燭光下,想起羅斯維暖和的畫面,這個聖誕節,多了一分沉思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