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昨閃電拆卸鐘樓,希望為天星鐘樓的抗爭降溫;但消息人士坦言,下一場「硬仗」將是月底清拆皇后碼頭。據了解,政府內部現時既擔心平安夜當晚的集會會再出現激烈行為;更憂慮立法會議員會「轉軚」,要求保留皇后碼頭,因工程已不能再拖。
接近政府消息人士估計,明天的立法會規劃地政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將會有議員提出保留皇后碼頭的訴求。事實上,社民連議員陳偉業昨已表明,平安夜在天星舉行集會後,將再發動民間選舉,讓市民投票選出最有保留價值的建築物。公民黨副主席張超雄也表示,皇后碼頭有保留價值,認為政府應重新考慮。
示威新鮮人手法激進
不過,消息人士指,皇后碼頭若未能如期動工清拆,中環灣仔繞道的施工日期將出現延誤,但目前只能「見步行步」,留意事態發展。
鐘樓事件中一批難以「溝通」的示威者亦令政府頭痛,「佢哋唔係要你交換條件,而係提出一啲冇法子做到嘅要求。」這群社運「新鮮人」目標一致,但組織鬆散,行動較過往激進,其骨幹多曾參與去年的反世貿集會,連日抗爭手法亦與韓農相若,更運用資訊科技動員,如深夜在互聯網上載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家居電話,呼籲網民致電要求釋放示威者等。
有示威者坦言,每次行動都是「臨時決定」,日後他們會參與灣仔利東街、觀塘、荃灣等重建項目發展計劃,預料日後政府在重建、保育等問題將面臨更多挑戰。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分析,今次抗爭屬「新社會運動」,只「一次過」地爭取「單一議題」,有別於政黨或壓力團體,可以其他條件作交換,「同政黨傾,可以用減稅去換支持施政報告,但係對住今次呢班示威者,根本冇乜可以交換。」他認為政府應加強危機處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