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碟話碟:黃耀明《若水》華麗的盡頭

有碟話碟:黃耀明《若水》華麗的盡頭

物極終必反,你相信嗎?
黃耀明作個人發展15年來,慢工出細貨,雖只出版過6張全新大碟,但已夠他愈玩愈華麗,電子和弦樂相處也愈見融洽,兩者似乎已完全混種。自04年的大碟《我的廿一世紀》,黃耀明相隔兩年推出的《若水》,單是封套已先聲奪人,露出皮膚鋪滿寶石(根據折射效果應該是膠珠居多)的黃耀明,好像《歌聲魅影》(ThePhantomoftheOpera)中的魅影。音樂上,今次華麗到極點。
《給你》和《維納斯》早在與香港管弦樂團合作的《電幻狂想曲》中曝光,前者是cover法國女歌手EdithPiaf的舊作,旨在致敬,後者則引用愛神比喻超越古今愛情,但兩首錄音室版本沒有港樂的演奏,比先前的live版稍為失色。
主打歌《阿姆斯特丹》是個慾望之旅,來到這個荷蘭名城,靈魂為興奮捨下肉身,配合爽快的電子節奏,遊走在掛滿霓虹燈的街道,無論性或其他敏感題材,由黃耀明演繹,明明很挑逗,卻從不過火。
《流浪者之歌》突然很有武俠感,琵琶和揚琴帶起周迅極具型格的聲線,驚喜是她的廣東發音奇準,黃耀明在一旁和唱,鋪排特別。另一首合唱作品是《眼淚贊》,這回輪到黃耀明主唱,容祖兒和音,探討眼淚與愛情的關係,音色飄逸,刻意營造脫俗的感覺。
《四大皆空》intro令人想起《淫紅塵》,內容卻像無綫武俠劇的主題曲,老實說,即使邊讀歌詞邊聽,相信也不明白何謂四大皆空。
《若水》中最令人意外的,是《早餐派》,簡單程度在黃耀明近年作品中罕見,風格最近似的已要數到達明一派時期的《惑星》或《無風的秋季》,歌名則甚有達明時代的政治意味,聯想無限,然而內容是《萬福瑪利亞》的盡頭,日夜顛倒的生活,也可以很美,「立刻閉目去做一天的告解,望向長街,幾多個正鬥快」,此曲要在港台節目《頭條新聞》中熱播,應該不難。
黃耀明由組合時代的前衞電子,再到個人發展時期的華麗,然後糅合兩者成為其鮮明風格,《若水》卻以清新的《早餐派》作結。走到華麗的盡頭,是否會回歸基本,追求簡單的美?
撰文:皇后大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