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仔繼母獲刑十二年,判刑的關鍵是看她的心理報告。專家指被告沒有精神病,亦未診斷出產後抑鬱症,只是婚姻不如意導致適應障礙adjustmentdisorder。法官認為案件殘忍,繼母的情緒問題對判刑輕重沒有參考價值,重判毫不留情。
犯罪心理學家能分辨繼母是患產後抑鬱或者繼母綜合症?產後抑鬱包括躁狂病變,明明母性氾濫的婦人,可以變臉虐待親兒。賢仔繼母怎樣對待親生孩子呢?假如也是情緒化難以控制脾氣,對丈夫跟別人生的繼子,試問怎能容忍,難怪會對賢仔的童言戲語看得很重要,上心上腦,撒下毒恨的苗,一發不可收拾。產後抑鬱的影響可長可短,我是產後過來人,很明白那種心情。而我確信,任何年齡的母親都曾經產後抑鬱過,有人打從孩子出生後從來沒有康復過來,直到他們長大成人成家立室變成M字頭的孱弱中年,那位做母親的,還是三四十年前那種狀態,慣性自我抑鬱,不願自拔。
賢仔祖母作證,指繼母拍拖時已對賢仔不滿,要賢父送將兒童院去。妒忌稚童的女子,童年和少女成長經歷肯定不愜意。繼母22歲,人家青春無悔,她卻為了一段情泥足深陷,花盡氣力痛恨七歲的繼子,繼母綜合症得失理性。法官有所不知的是,少數孩子的確擁有挑動仇恨的本能潛質。孩子基本上都是小妖,神憎鬼厭,對這些小人動粗的代價卻太大了,大人唯有大人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