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一份暢銷週刊要頒一個獎給周迅,由我遞到她手上。
凡是有這種典禮,工作人員總覺不安,雖然有很多時間才輪到,也要一早把我們趕到台下等候。周迅沒有大牌,聽話照做。
但是,避不了闖前合照的,也有其他傳媒臨時要做訪問,人數眾多,沒有組織,煩不勝煩。
周迅客氣地一一答應對方的要求,給足主人家的面子之後,就一溜煙地跑回休息室,不管工作人員怎麼催促,沒到最後一分鐘,不肯出來。
我看了暗暗欽佩。這種態度絕對正確,先禮讓,接着便堅持原則,什麼臉都不必給。
終於完畢,大會本來準備了消夜,但周迅說要去我有份參與的「粗菜館」吃東西,我打了一個電話給老總崔明貴,他是我在嘉禾年代的老同事,說什麼都行。
一群人湧到閘北的那家,裝修不及徐家匯和外灘的,但聽說師傅較為資深,炒豬雜先上,是招牌菜,周迅和她公司的同事吃得津津有味,一點也不怕膽固醇。崔老總趕到,我叫他親自下廚另炒一碟,比較一下,還是他的廚藝高超。見眾人吃得高興,崔老總幾乎把整間店的菜餚都搬了出來。
已經開始嚥不下了,周迅還說小時候吃過豬油拌飯,這是上輩子人苦時候的美食,想不到周迅也試過。豬油很香,大家又連吞三大碗。
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發覺金庸先生沒有說錯,他告訴我周迅是位性情中人,大癲大肺,重情義,扮女俠不必靠演技。
周迅也喜歡參加慈善活動,到鄉下教育貧困兒童。香港的藝人早已捲起這陣熱潮,國內演員少做這些事。周迅形容小孩子們第一次看到一桌子的菜,兩顆眼睛水汪汪,感動得快要淌下,她一面說一面扮演,神情像到極點,注定她是吃這一行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