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基──身體.觸摸

何兆基──身體.觸摸

當藝術家放下身段,甚至是身體,會怎樣?何兆基的雕塑作品內容,一直用身體──而且還是他本人的身體去實驗。
實驗了十年,何兆基終於明白「當代藝術」是怎麼一回事,同時發覺自己原來「不前衞」,最愛還是「傳統」雕塑,用雙手揑陶泥時可觸摸的手感。
身體活動本身可不可以是一件完成作品?這是何兆基過去十年的藝術取材興趣和實驗方向──以自己的身體去實驗,將自己身體的參與,變成作品的一部份。
男人老狗,為什麼對自己的身體有興趣?

因為另一個男人。張義,是香港有名的雕塑家,也是何兆基修讀中大藝術系時的系主任,後來,何兆基當了他的助手。「我以師徒形式跟了張義幾年,很regular地像返工那樣幫他做雕塑,因為作品不是自己的,不是自己去諗內容和如何去做,所以做的過程就變了純粹是身體如何郁動,將那塊木變成一件雕塑。」這幾年徒弟生涯,對何兆基啓發至大,這是後來他學滿師下山到美國繼續進修時才發現的。「我開始反思雕塑其實是甚麼?撇開題材內容,雕塑就只剩下做時的活動,用身體和能量,將物料轉變成雕塑作品。」
「如果雕塑是由過程的活動和能量transform出來,那麼,雕塑就不一定要有個完成品。」在美讀書的兩年間何兆基做了很多作品去實驗這個想法,十年的親身體驗,沒有一件「完成品」出現,都是透過performance、相片、video的記錄,來做一件「作品」。
這個探討身體活動的取向,由較早期98年的作品《gravityhoop》或《bodyprotractor》,都是以他本人去實驗一些奇怪的、像被行刑的身體活動。
新作《坐/立/卧》,何兆基就以一個金屬框架重叠呈現坐、站和卧三種姿態,作品中,何兆基的身體侷促其中,就像我們的生活存在諸多規限。「人人都有這些生活體驗和狀態,生活有很多limitation……藝術好多時就是要反映出人的普遍狀態,就是共鳴。」

●作品《坐/立/卧》

●作品《自身‧他者》局部

經過十年實驗,也見過國際世面,由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何兆基現在似乎到了一個見山復是山的階段。
相比起《坐/立/卧》仍是以一件object,配合video記錄坐着站着和躺着幾個動作空間的實驗雕塑,同樣在今次藝術中心舉行的「姿態身段」雕塑個展中的作品《自身‧他者》,是更能反映何兆基「回歸傳統」的雕塑新作。
「之前的focus是過程和記錄,但實驗了十年,慢慢也變成了一種形式,可能因為年紀關係,現在想做一些tangible的作品,一些具體存在、可以擺得久些的作品。《坐/立/卧》是我較成熟的作品,但《自身‧他者》對我來說反而較新鮮。」
一向不是做開陶瓷的何兆基,去年為了參加朋友搞的陶瓷展覽,走到新界去掘黏性可做陶瓷的泥,參照《天工開物》,做了一塊很觀念性的磚。他發現拿着一嚿泥,原來有很多東西可做!這段時期何兆基瘋狂地做那些小小的泥公仔,放工回家後便揑吓揑吓,一做竟是一百幾十個。「過去十年都在做一些很觀念性的作品,現在反而很想做一些手工藝作品。」

何兆基認為雕塑的「傳統」形式,其實已經有齊所謂前衞的元素。就如他之前的實驗作品,他人站在球上的特別經驗,《自身‧他者》就將這個經驗變成可以睇得到的公仔站在球上……這是由身體變成手的體驗,「我以泥公仔代替了自己!」
「我過去的作品睇落比較當代,有不同機會參加很多國際當代藝術展,讓大家以當代藝術看我的作品,但我對當代藝術開始感到厭倦!離遠睇,影張相還OK,但近看,你沒有感覺!」何兆基歎氣,說當代藝術失去了傳統藝術的細緻和手工藝的觸感。
「當代藝術很多時只跟當代藝術世界溝通,跟一般人卻無法溝通,是好戇居的!現在當代藝術形成一個建制,好膨脹,你睇當代中國藝術嘭嘭聲,很多炒作充斥市面……我唔理得咁多!」何兆基是圈內人,對當代藝術不是沒有理解,過去的履歷證明他可以做一些好當代藝術的作品,但現在目標卻是做出很不同的「傳統」作品。
「用手切切實實地做,藝術本質可能就係咁!」

記者:梁佩文
攝影:陳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