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高官對話 增信釋疑 - 王冠一

國際視野:高官對話 增信釋疑 - 王冠一

這兩天城中熱門話題,是空前大陣仗的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這次「對話」乃源自8月,中美兩位大老闆胡錦濤主席和喬治布殊總統擊掌衍生,促成這次歷史上規格最高的高官交流活動之先頭部隊,是被咱們胡主席視其老朋友的美國財長保爾森。
儘管對話前夕──12月11日美國貿易代表施瓦布在《金融時報》撰文批評中國改革勢頭開始放緩;翌日保爾森接受CNBC訪問時亦指中國改革過慢、美國及其他國家可能會失去耐心。上述言論是說給誰聽?恐怕不是中方吧!

中美貿易失衡惹磨擦

然則保哥仔在踏上專機往北京之前,卻借《華盛頓郵報》寫道:此行將努力確保中國採取更具彈性滙率措施,及收窄龐大貿易盈餘。此話之目標聽眾或讀者又是誰?
姑勿論如何,保爾森這次率團訪華,筆者認為目的只有一個,便是讓團隊成員在竹門「對」竹門(中國派出的高層官員全部與美方對口)的環境下,能多了解中國國情之餘,並透過交流,「話」畀中方知美國人點諗,以達致今次──兩國共同關心的全局性、戰略性和長期性的宏觀經濟問題,才能增信釋疑──之主題。
貿易不平衡是兩國不時產生磨擦的癥結所在,當中牽涉人民幣滙率、市場自由化,以至知識產權等問題。然而美國龐大經常賬赤字,又是否可全賴晒中國?兩國計算順/逆差之相關數字大相逕庭,必有妖孽,美在中國設廠企業,和美企業經其他低稅區輸中貨品,兩者所賺的錢,並無確實數字公布,如果netoff,仲使拗乎?貿易問題已成美攻擊中國藉口,然卻不管用,美國人應聽保爾森9月28日之警「美」真言:威脅不是打交道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