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大半生「扮鬼扮馬」行騙過活的男子,40年來無數次向途人冒認醫生、牧師及孤兒院職員,訛稱失掉銀包博取同情心,要求好心市民借錢應急,多年來騙財無數,同時亦有超過36次案底;然而,他仍不斷以同一手法博同情騙財,似乎樂此不疲。昨日,這名騙子再次在灣仔向途人自稱是「醫生」,表示失掉銀包要趕回醫院做手術,要求借幾百元乘搭的士,結果被一直跟蹤在後的警員拘捕。 記者:梁偉權
涉嫌假冒醫生行騙的男子姓林,現年已64歲,是香港居民,無業,已婚但沒有子女。警方形容他是積犯,是一名「職業騙徒」。資料顯示,林在1966年即他24歲那年,第一次「扮鬼扮馬」在街頭行騙,如是者「靠呃搵食」至今已整整40年。
其中在95年,林被控先後在中環、灣仔、鰂魚涌和尖沙嘴四次向途人行騙,當年他自稱是醫生,表示被扒手偷去銀包,由於需要趕回長洲籌辦紅十字會活動,以及將一批孤兒送回長洲,要求市民借錢買船票,結果共騙得10,300元,他事後被判入獄兩年。
女警一眼認出通緝犯
7年後的2002年,林重施故技,分別向兩名女途人自稱樂施會牧師和聖保祿醫院醫生,同樣表示遺失銀包,急需金錢買船票送百多名孤兒返回長洲,結果又成功騙得11,500元,他事後被捕解上法庭,當時法官斥責他:「屢罰屢犯,不思悔改……大半生靠招搖撞騙過活,不但冷卻了市民助人的熱情,更導致人與人之間缺乏互信,最終令香港變成沒有愛心的社會。」判處他入獄兩年。
近幾個月,警方又發現有人以同類手法四出行騙,先後收到5宗同類案件報告,其間騙徒曾自稱醫生,並身穿醫生袍及帶着聽筒,博取市民信任解囊相助,警方懷疑是同一人所為,矛頭並直指姓林疑人,同時展開通緝。
港島總區特遣隊10名便衣警員,昨日出動在灣仔進行反罪惡巡邏。下午2時15分,特遣隊警員巡經灣仔鷹君中心行人天橋時,其中被同事形容過目不忘、綽號「大眼妹」的女警,見到一名身穿西裝的男子在天橋上徘徊,一眼便認出對方便是警方正在通緝的姓林騙子,於是通知同事一起進行跟蹤。
當時,警員見該男子先後向一男一女市民搭訕,警方事後兵分兩路,一方面繼續跟蹤可疑人,一方面派員截停兩名市民查詢。據首先被搭訕的女途人表示,當時對方自稱是長洲的「陳醫生」,並出示一張醫生名牌,聲稱掉了銀包,但急需趕回醫院做手術,要求女事主借幾百元應急,並請她留下聯絡電話,稍後將錢還給她,但女事主表示沒有錢而婉拒。
另外,騙徒向另一名男途人自稱是孤兒院職員,亦謂失掉銀包要求借錢,但男途人表示不信他所言而拒絕。警員在成功蒐證後立即採取行動,將涉案男子當場拘捕,並在他身上撿獲一張醫生名牌和樂施會信封。據稱,涉案男子昨日在被捕前,已用同一手法成功騙去一名市民100元。
犯罪學家黎定基指出,騙徒多年來重複以「扮鬼扮馬」方法在街頭行騙,即使飽受牢獄之災仍不悔改,最大可能是因為有關手法成功率高,加上毋須使用暴力,令他較易接受自己這種詐騙行為。他亦不排除有人可能患上強迫思想行為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經常幻想自己是醫生或律師,並透過訛騙獲取別人信任。
市民多信任專業人士
黎定基認為,市民普遍對於專業人士及衣着光鮮的人信任度較高,認為「佢哋咁有錢唔會呃我」,防禦性低,較易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