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30歲患有糖尿病的女子,上月底因右邊面腫痛入院,兩日後即告不治,化驗證實她感染致命惡菌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是本港11個月內第二宗死亡個案。由04年中首次有紀錄以來,當局已收到共30宗報告,當中三分之一是在上兩個月出現。有微生物學專家指該惡菌是由傷口入侵,短時間可令器官衰竭,並且可能已在港落地生根。
當局追查曾與死者接觸者
衞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該名感染惡菌而極速死亡的女子在上月27日進入明愛醫院接受治療,至29日去世。她生前患有糖尿病,入院是因右邊面部腫痛,在過去12個月沒有明確的進入醫院或外遊紀錄,化驗結果顯示她的血液樣本具有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的基因特徵。由於該惡菌具有傳染性,衞生防護中心已着手調查她生前所接觸過的人,並監察其家人的健康情況。
當局有紀錄以來首宗死亡個案則發生於去年平安夜,一名37歲女子因頸痛和頭痛進入廣華醫院,延至大除夕不治,其間她出現腦膜炎症狀。
衞生署昨提供給立法會議員的資料顯示,今年10和11月分別收到五和六宗感染報告,較之前每月一至四宗為多,署方解釋是由於在10月初,向全港醫生提供關於該惡菌的資料,令他們提高警覺;該惡菌由明年起列入法定須呈報傳染病。
由04年中首宗感染個案後,今年至昨日共有23宗,比去年全年的七宗上升2.3倍。衞生署指大部份為個別感染個案,較難確定感染源頭,但也有小部份是在家庭成員中傳播。
港大微生物學系副教授何栢良表示,感染宗數急速上升,顯示情況變得嚴重。他認為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可能已在港落地生根,惟目前未能掌握全盤資料,呼籲當局在惡菌全面擴散前及早杜絕,包括為感染者家人提供除菌治療和教他們消毒方法等。
惡菌從傷口進入患者身體
對於兩名死者均約30歲,何栢良說,外國患者多是地盤工人和球隊隊員,在本港則未見同樣情況,但年輕患者病情往往較嚴重。
該惡菌是從傷口進入患者身體,繁殖率快,產生大量可殺死白血球的毒素,在極短時間內可令器官衰竭,而導致患者死亡,他提醒如有傷口長期未癒合,應盡快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