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協調名單在選委會中獲得驕人成績,若不感到興奮和祝捷,是不近人情的。這一仗的確贏得不易,從說服業內人士參選到競選、拉票,每個階段都波濤起伏,艱辛煩惱不足為外人道。正因如此,越是親力主持其事的人,對賽果就越不敢太過樂觀。最後,是智慧的選民拯救了我們,用他們的票,賜給我們這個成果,亦唯有選民有這個能力;所以,楊森在謝票記者會上強調這是選民的勝利,是千真萬確的。
爭取得114名支持民主派的選委選出,最大的意義是:我們第一站的目標達到了,可以開往下一站:爭取選委提名梁家傑參選特首;到達這個站,再下一站就是正式與曾蔭權競選特首。這兩站雖然技術上是兩站,但是實際上的戰事是一樣的,尤其是由於有足夠民主派選委當選,下一站的風險也較低,所以兩站的核心和焦點都會在於候選人的政綱之間的辯論。治港的理念的深度、價值取向、智慧和認受性,是辯論的主題。這一仗,會是一場硬仗,我們最大的挑戰不是結果誰當選特首,而是這場辯論能否成功地號召全民參與、成功地推動特區管治方針與理念的改革。若這場辯論做到成績,我們方可無愧今日選民及廣大市民的支持,若做得差勁,我們就會令市民失望。
第一站的焦點是「有競爭的特首選舉」,動員市民、傳媒、選民的問題是:「梁家傑能拿到一百提名嗎?」下一站的焦點是「我們所要的香港」,希望發動全民投入的論題是:「曾蔭權能為我們帶來我們所要的香港嗎?」要做出成績,我們還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