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 人 - 陳也

殺 人 - 陳也

殺人犯的心態是怎樣的呢?理論上已經服刑的人,在獄中表現特別讓人產生好感的,因為刑期已經超過十年,囚犯又這麼年輕,得人同情無可厚非。可是,殺人的罪證不可能隨牢獄關禁消滅,殺人的記憶,十年廿年後還是歷歷在目。這樣的人,怎麼消磨餘生,每天都向神懺悔,保證夜晚能睡得穩當?殺人犯重新做人,殺人經歷已成過去,當事人不願提,這樣,便沒有殺人者的真實傳記面世,大眾對殺人這回事,因為實在太過離身,沒辦法角色代入去為他們設想,有色眼鏡難免,釋囚輔導的工作因此十分艱巨。
一時衝動與錯手殺人的,據說會短暫失憶,部份記憶甚至會徹底失蹤。部署周密的殺人計劃不一樣,它不容有失,最終落網,主謀肯定深心不忿,獄中的回憶,是將行兇計劃從頭到尾預演、改寫、修訂千千萬萬遍,像編劇和小說家,孤獨地埋頭「創作」,心血結晶是真實的殺人實錄,寫小說的人靠的是空想,是沒得比的。剛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千萬港元獎金的帕慕克自言憤世嫉俗,一直幻想殺人,寫作也是因為憎恨每個人,用寫作來發洩。帕慕克用筆「殺人」很聰明,美國那位「同行」OJ卻是先揸刀後揸筆,不過書裏拐彎抹角懶醒目,正一心虧混蛋。這種人真夠賤的,不幸在賤人還是主流呢,就算你不是帕慕克,每天都得動幾次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