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甚麼都講IP(EverythingonIP)的時代,美國電訊業的黃金時代是否已然不再?
昔日,電訊業主要收入,為先建網、後出租頻寬,以住宅電話、寬頻、IDD等服務賺錢。另外,於家用服務層面,或經營IP電視、電子傳真、或其他形式的增值服務。所謂的急速變革,乃指出租頻寬和應用層面的分割,家用客戶的增值服務,遇上免費的互聯網產品,輸得一敗塗地,收益直線下跌。
連AT&T這家百年電訊老店,最近宣布於上海建數據中心。這數據中心生意,由於客源來自企業,較少受到互聯網衝擊,不似家用服務業務般停滯不前。不過,企業服務充其量彌補家用業務的損失,電訊商的主業,必然是網絡連接和出租頻寬。
最賺錢肥豬肉免問
目前為止,內地已有三家合資電訊企業,AT&T為其中之一,其亞太區副總裁SteveLowe,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向記者投訴,稱那家合資公司,只能提供有限的增值服務,例如視頻會議、虛擬專用網(VPN)。至於住宅電話、寬頻、IDD這些最賺錢的肥豬肉,一律免問。
過去幾年,內地不論在經濟或政治,或多或少趨向保守。就算按照入世前的承諾,中國電訊市場07年要全面開放,一來肥水不流別人田,二來電訊業對資訊流通的影響深遠,內地望明年推出的《電信法》,其中一個重要部份,正是規範外資進入的細節。
「想嚟我哋呢個場跟隊?阿Lowe你未夠班,叫你阿爺嚟傾啦!」
蜆殼公司咎由自取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以荷蘭蜆殼公司(RoyalDutchShell)為首的西方能源公司(包括日本三井和三菱),終於拱手讓出庫頁島第二期(Sakhalin2)天然氣開發計劃的控股權予俄羅斯國營能源公司Gazprom。
普遍輿論分析皆認為,俄國為打能源外交牌,不惜以違反環保規定為藉口,擾攘多時「打茅波」將外資有份參與的天然氣田權益收歸國有,蜆殼是犧牲者之一。
思哲昨日與《金手指》孫柏文兄討論過,認為蜆殼落得如此下場,其實多少也有點咎由自取。事實上,90年代初天然氣價格其實只是約兩美元,俄國當年為吸引外資開發,不惜與西方的能源公司簽訂條件優厚的生產分配協議(ProductionSharingAgreement,PSA),除寬減稅務外,亦允許這些公司在收回一切開發成本後,才與俄方攤分出售天然氣的利潤。
由於協議簽訂時的天然氣價格偏低,俄國原先預計Sakhalin2計劃於2045年結束前,將會為國家帶來500億美元收入,可惜時移世易,隨着石油買少見少,價格不斷攀升,天然氣價格亦水漲船高上漲至近期逾7美元(去年更曾升逾15美元),蜆殼可見將來只會大賺特賺,當年簽署的「不平等」PSA已開始令俄國有微言。
豈料蜆殼貪勝不知輸,藉機將Sakhalin2原先預計的開發成本,由103億美元倍增至200億美元(單是去年的開發成本便由原先預計的25億美元,增加60%至40億美元)。本來已經「眼紅」的俄國見利潤進一步受蠶食,更加立定決心「打茅波」迫蜆殼將Sakhalin2計劃的控股權雙手捧上。
美元走勢港股關鍵
0月底,思哲曾經解釋過,為何今年股市可以長升長有。轉眼又到年底,應該是時候再檢驗當時提出的兩個原因,有否出現甚麼根本的改變。
先說OilMoney的流向。前幾天BankofInternationalSettlements發表報告指,石油出產國06年第三季將資金由美國轉移到歐元區,也令美元近月來嚴重受壓。表面上看,這一點跟香港股市的關係,又何止相距十萬八千里?不過,美元繼續轉弱,對聯繫滙率下港元資產有莫大的長遠影響。
對上一次美元強勢的日子,大概是01年前後。自02年起,美元走勢便江河日下,至05年初第一次挑戰歷史低位。之後雖然因為聯儲局持續加息奏效,曾經有一陣短暫的反彈,不過自伯南克上台後便又再下試新低,現在美元的弱勢,可以說是80年代初美元危機以來最差的一次。
資金氾濫左右美元
美元弱,本來可以令看來更吸引。可是當美元弱勢成定局,持有美元(或港元)資產的國際投資者也不得不套現回國,也難免令銀根抽緊。雖然現時的美元弱勢尚未可稱為危機,不過誰又可以說得定甚麼時候才算是危機呢?
主流的看法,認為聯儲局無論立場如何強硬,明年也要開始減息。不過,思哲倒相信美元息口在可見的一段日子都不會有任何明確方向。事實上,若聯儲局在通脹未真正抑止之前減息,只會被看成弱美元的訊號,結果會如何實在難以想像。現在對美元資產通脹最取決性的因素,在於日圓CarryTrade造成的資金氾濫,這個問題實在不是聯儲局控制得來。
究竟日本這個局又應該如何解讀?明天續談。
案內人隨筆網誌: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