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留意多哈亞運這樣「塘水滾塘魚」的圍內體育競技,不是歧視,換了「歐運」或者「非運」(假如有)與每四年舉辦的冬季奧運,對香港人吸引力同樣有限,遠比不上歐聯和世界盃,這是因為賭波推波助瀾。而亞運視野偏狹,被特首誇稱WorldCity的香港人,連公民教育都叫人志在四方,對亞運冷漠得實在有道理。
不過在多哈得到羽毛球金牌的港隊女將王晨的故事,出乎意料之外,極具睇頭。王晨三十歲奪金,比同道者遲,這是因為王晨不服國家選拔的決定。當年排名跳升世界第三的王晨被教練棄選,由另一老將代替她出戰優霸盃,王晨懷才不遇主動離隊收拾心情赴澳念書,人離鄉賤,士氣一度非常低沉,直至因緣際會回流加入港隊,一身武藝才有機會發揮。不過王晨改變不了硬性子,05年全運會上因為不滿球證偏袒對手導致她落敗,季軍賽只打了幾分鐘即棄權,並憤言以後絕不參加內地賽事。這次亞運撼低中國隊,贏了香港的師妹,一金一銀的姐妹兵團憑拼搏勝出。王晨圓了金牌夢,為職業運動員生涯畫上燦爛的句號,為羽毛球壇的新秀後來者注了一支強心針,堅忍不屈最終是有回報的,運動員不必委曲求全,起來反抗教練的霸權吧。力爭出路,永遠不做國家隊的花瓶與布景板,學王晨那樣憑毅力一點一滴掙回運動員最高尚無價的體育精神和競技尊嚴,對充斥體壇的醜惡政治狠狠來一記扣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