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獨裁總統皮諾切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皮諾切今天才老死,才叫人驚覺智利的軍事政變,已經是一九七三年的事。
一九七三年,你在哪裏?還沒有出生,還是一個在街上放學之後買一杯雪糕在銅鑼灣閒逛的小五學生?電視機仍是黑白的畫面,新聞報道員是劉家傑和何鉅華,美國總統尼克遜增兵柬埔寨之後,又為水門事件所困,此時國際新聞有一件遙遠的大事:智利軍事政變,總統阿倫第在紛亂中自殺身亡。
記得這一年,是因為智利政變。阿倫第相貌慈祥,像一個祖父多於像總統:戴粗黑框眼鏡,蓄灰白的小鬍子,臉型略胖,一面憂容。民選上台,馬上把國內的石油重工業收歸國有,觸犯美國的海外利益,中情局策劃右翼軍人政變,把皮諾切捧上台。
許多年後才看了積林蒙主演的電影《大失蹤》,講一個美國商人,到智利找尋他在政變中失蹤的兒子,發現美國政府幕後黑手的秘密。片中最後一幕,追述這個商人的兒子,跟其他政治異見者一起,被皮諾切手下的軍人帶進長長的幽暗隧道,在隧道盡頭傳來一響響鎗聲。
犯人走進隧道的時候回頭最後的眼神,憂傷而絕望,對人世還有無限的依戀。年輕的生命為了浪漫的理想而殉道,鎗響而成詩句,血濺而成紅花。最難忘是震撼的畫面,在軍人的鎗眼下,主角的兒子的影子投射在隧道慘白的牆壁,像走進歷史的長廊,在獨裁的鐵輪下,生命是如此的渺小,縱使在大地上走過的一些熱血之軀,留下的身影卻很巨大。
南美洲是一個熱血激昂的天涯:浪漫的革命理想與軍事獨裁的屠刀犬牙交錯,是天國和地獄的混合體。麥哲倫的帆影,林巴達的敲擊樂,像音韻一樣的西班牙文音節,嘉年華的狂歡,安底斯山的青嶺,還有探戈舞、酒吧和激越的一夜情。
一生太短,顧得上眷戀歐洲,又錯過了南美洲那一片艷紅的花海。那時的華文報刊,不報道藝人走光的新聞,而讓阿倫第,一個拉丁的老祖父的遺像佔據了頭版。從那個窗子看出去,你見到了維多利亞港外的一片遠洋,你揹着書包,在海邊舔着雪糕的甜筒:想念着一個女生謎樣的眼神,而在幾年後,發覺在隧道裏回頭凝眸的那個殉道者,眼神跟她有點點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