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獨裁者皮諾切特充滿矛盾。他統治智利(Chile)17年間,將國家從共產主義養窮人的深淵救出,急轉彎邁向自由市場經濟,創造了拉美大陸上的「智利奇迹」。但功不蓋過,打着反共產主義的旗幟,他使用了共產政權那般的鐵腕手段治國,血腥鎮壓異己,他的名字依然是拉美大獨裁者的代名詞。91歲的他前天死於心臟病,消息傳出,智利人分成兩半,有人為他痛哭流涕,但更多人上街抗議他死得如此便宜。
皮諾切特是智利的大獨裁者,於1973年9月發動四人軍事政變,推翻當時是馬克思信徒的左翼總統阿連德。政變成功,阿連德吞槍自殺,皮諾切特血腥奪權成功,但這一次政變,正好為其政權的特質埋下伏線,一方面反共,另一方面跟共產政權一樣血腥。
阿連德倒台後,深信美國自由經濟學的皮諾切特,改變國家路線。在那個年代的拉美軍政權林立,他樹立起所謂智利模式,施行貨幣政策,走向自由市場經濟,成為美國經濟學大師佛利民(MiltonFriedman)的芝加哥學派的實驗室。實驗最後成功了,將國家從破產邊緣挽回。到1980年代中葉,智利的國家生產總值更以每年超過6%的速度增長,成為拉美的經濟奇迹。
皮諾切特既反共又支持自由經濟,在冷戰時代是西方世界的寵兒。他在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支援下推翻阿連德,令美國化解了在拉美後園受到共產古巴和「赤色智利」的夾攻。他在1982年福克蘭群島戰役中,向英軍借出領土做基地,贏得當時的英揆戴卓爾夫人至今不死的友誼。
被指控在滙豐存10噸黃金
不過,反共口號叫得響亮,他由1973至1990年執政期間,以反共之名,血腥打壓異己,有多達3,000人遭殺害或失蹤,有超過30,000人被扔進拘留中心拷問,有數十萬人被放逐海外。一句「他們是共產黨」的指控,他迫害了成千上萬的人。他高調地殺人,甚至於1976年派人越境到美國用汽車炸彈進行暗殺,迫使美國中斷對他的軍事援助好幾年。
哪裏有壓抑,哪裏有反抗。智利人也開始有抗議,他終於1990年放棄總統職位,但依然擔任武裝部隊總司令,對取代其鐵腕統治的民選政府指點江山,直至1998年。兩年後,他出國到倫敦接受背部手術,西班牙卻以虐待和謀殺罪名要引渡他,英警拘捕他,但沒有引渡他到西班牙,直至2000年才以他健康差、不適合受審為理由,將他送回智利。
晚年歲月,皮諾切特生活很低調,只是針對他的訴訟無日無之。今年10月,智利調查員又抖出,他在香港的滙豐銀行儲存有10噸黃金,總值1.6億美元(約12億港元),指控他貪污。不滿他的人都渴望他受到法律制裁,在鐵窗後度過餘生。
願為一切負上政治責任
不過,他前天在智利聖地亞哥(Santiago)的軍方醫院心臟病發逝世。這一天,仍有支持者視他為把國家從共產威脅營救出來的愛國英雄,為他的死痛哭。但對於反對他的人,他病逝的下場,是便宜了他,於是除了上街慶祝,更有不忿的人爆發示威,即使警方驅散,有人仍堅持用自己的身軀遮擋水炮。
智利人分成兩半,爸爸被皮諾切特暴政虐死的現任女總統巴切萊特(MichelleBachelet)決定不替他舉行國葬。皮諾切特在不久前的91歲生日說過願為他所做的一切負上政治責任,但他的親信勒布說:「他很清楚偉人身上都發生這些事。偉人只需歷史評價,不用一時一刻的公義。」皮諾切特至死,猶未悔改。
法新社/路透社/美國《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
世界各地反應
美國白宮:皮諾切特獨裁統治下的智利,代表該國歷史上一個艱難時期
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對他逝世感到非常傷感
英國外相貝嘉晴(MargaretBeckett):讚揚智利近15年的發展,不評價他的功過
西班牙執政黨工人社會黨:他是一個令人厭惡的歷史人物
西班牙反對派人民黨:他滿手是血,是智利苦難根源,我們不會懷念他
荷蘭政府外交部:皮諾切特掌權期間,令智利人蒙受苦難
巴西總統盧拉:皮諾切特代表南美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國際特赦組織(InternationalAmnesty):他的死,提醒智利和其他政府,人權案應從速審理,以免有人像他一樣逍遙法外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