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歷年12月份升多跌少,但觀乎外圍局勢,港股正面對三大風險:一.美股同時面對疲弱樓市及通脹威脅;二.平錢年代快結束令資金因息口上升而撤離市場;以及三.港股價格開始偏離基礎因素。港股要再創新高,實在有壓力。
一.美通脹與樓市泡沫
(風險指數**)
聯儲局局長伯南克早前警告,工資上漲仍是通脹壓力來源。美國上周公布11月新增職位達13.2萬個,高出預期,平均時薪仍升0.2%,顯示通脹壓力仍在。市場預期,美國不會在明年初減息,部份人士甚至相信可能再加息。另美國樓市持續放緩,住屋投資季內下滑18%,是15年最大跌幅;10月東北地區樓價較上月急挫39%。樓市放緩可能令信貸萎縮,因而抽緊銀根,對資金市場及美股造成壓力。
二.平錢年代快將結束
(風險指數***)
除美國外,各國亦面對通脹壓力,未來是加息周期。換言之,資金成本只會愈來愈高,對股市長遠不利。市場預期日本本月或明年初加息,屆時不單拖累日股,由於套利交易(CarryTrade)拆倉,資金流向逆轉,港股亦難免被波及。
另歐洲上周加息至3.5%,明年或再加;英國及新西蘭亦有意明年初加息。全球步入加息周期,資金流向高息國家的同時,通脹隱憂若未能解決,部份資金將流向貴金屬及原材料市場,變相加劇通脹,延續加息周期。
三.港股偏離基礎因素
(風險指數****)
港股自10月屢創新高,恒指至今累升近8%。雖然過去兩個月,恒指加權平均市盈率介乎14至15倍,但不少成份股市盈率已高於此數。當中以港交所(388)最明顯,市盈率高達55.5倍;其次是新世界(017)亦有近50倍。雖然地產股市盈率仍偏低,如恒地(012)市盈率僅5.8倍,但供應過剩,樓市持續疲弱,短期內地產股上升空間有限。值得留意的是中移動(941),市盈率已處24倍近年高位,股價亦跌破10天及20天移動平均線,每況愈下機會較大。港股過去數天已受其影響,由11月16日見69.45元至今,中移動共跌7.65元,拖累恒指跌逾400點。
最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