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在他的日記裏說,他的一生就像一場夢。如果他確曾如夢般活着,那世界就太可怕了,因他的夢預言了20世紀最大的噩夢,納粹屠城、文化大革命,甚至香港的當下生活!一朝醒來你發現自己竟變了條蟲、更面對一場場莫名其妙的缺席公審……這些看似荒謬絕倫的故事,其實全都變成血流成河的歷史。如果20世紀有一個影響力最深遠的作家,他一定是卡夫卡。除因他是海明威、馬奎斯、村上春樹等超級大師的文學啓蒙,更因那是最驚世的現代寓言預言!近日香港到處都是卡夫卡,我們愈來愈生活在一個卡夫卡的世界裏!
記者、攝影:馮敏兒
智海香港卡夫卡?
智海不但在漫畫中瀰漫卡夫卡的戲味,他自己和哥哥李智良的生活態度亦似足卡夫卡,一邊為謀生苦惱,卻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寫作繪畫,本想找他們扮卡夫卡,但在極令人傾倒的卡夫卡面前,誰又夠膽扮?智海說第一次讀卡夫卡是大學一年班讀到國志鳴改篇他小說的漫畫短打,便給那些沉鬱的人物造型和氣氛攝住了,再到圖書館找他的著作:「不知我揀的英譯本是否有問題,《城堡》、《審判》等,斷斷續續的讀,沒有終點一如他筆下的故事。正是那時,我畫了第一本手製漫畫集《thewriter》。那是說一名作者想發表自己的作品,但因為作品太沉重而無法寄出,她走過無盡的樓梯,永遠抵達不了。說我的作品有卡夫卡影子,我會面紅。」
卡夫卡認為創作比愛情甚至生命更重要,影響智海也不輕易發表作品,卡夫卡確是他偶像。「年初我畫了短篇《狗類》,作品裏『人變成動物』的情節,是受到卡夫卡的啓發。卡夫卡的故事充滿無聊的官僚機關,阻撓主角,這點讓我印象很深。卡夫卡是勞工保險公司職員,他試過使橫手,幫一些工傷者向公司索償,瞞住上頭對付公司,這讓我感到他在真實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正面能量與他灰沉的作品很不同。」
缺席聆訊卡夫卡
智海招魂,《字花》總編輯鄧小樺推波助瀾,上月一個天空一片灰濛的下午舉行了「缺席聆訊卡夫卡」座談會,出席者達70多人,李歐梵教授在會上大談他年輕時初探卡夫卡的經過,特別提出《變形記》中主角成蟲後才懂欣賞音樂,還是《風之谷》裏甲蟲原形。黃子平教授說文革時人突變牛鬼蛇神,但竟沒人問為甚麼?反而擔心接受批鬥會否遲到。馬家輝網上留書,感慨每個世代閱讀卡夫卡的理由都「嗯,何其相似!」他聯想自己的卡夫卡是那個狹小房間內,打麻雀的喧鬧聲填滿狹窄方寸,彷彿一座四方城便是一個盛世,他當時在碌架床上讀《城堡》才發現生命原是一座苦悶城池。更精采的論文,更多的卡夫卡夢,載於《字花》網站﹕www.fleursdeslettres.com
帥哥生平
弗蘭茲‧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生於捷克(當時屬奧匈帝國)布拉格一個猶太商人家庭,是家中長子,有3個妹妹。自幼愛好文學、戲劇,18歲進入布拉格大學,初習化學、文學,後習法律,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在保險公司任職。多次與人訂婚,卻終生未娶,41歲時死於肺癆。1999年卡夫卡的情人菲莉絲的兒子把母親與卡夫卡的通信賣出,世人才第一次在《給菲莉絲的情書》裏面窺見卡夫卡──敏感憂鬱神經質、太多愛太少自信、創作慾太強體質太弱、太少時間太少睡眠。
卡夫卡博客衝浪
這邊廂《字花》文學雜誌第4期,登出了一篇由漫畫家李智海直譯自法文的文章《卡夫卡的65個夢》,收集和分析了卡夫卡遺世的65個夢。繼而發起了一場「缺席聆訊卡夫卡」的文學大會,當時有70多人參與,其後更通過博客串連,以《字花》網站為橋樑,借「夢見卡夫卡的65個人」為題收集了極佳的反應,不斷更新下,現在已有20多位認識不認識的人發表了自己的卡夫卡夢。那邊廂獨立劇團進劇場也靜靜地創作了改編自卡夫卡《蛻變》的《亮夜》,把我們帶進卡夫卡的當下世界。
港澳另一K熱:劇場正反映香港
說的不是人氣偶像K,而是香港正颳起另一K熱──卡夫卡筆下的主角。小提琴音響起,令我回憶起我的舞台初戀就是卡夫卡的《蛻變》,想不到十多年後,當日在台上演大毒蟲的Bonnie,今天成了戲劇《亮夜》導演。「叫《亮夜》是因卡夫卡是在晚上寫作,他有預知能力,可能因為夜晚看事物更遠大,甚至看見萬萬光年前的星星。」香港就是卡夫卡筆下的世界?是的。「卡夫卡同港人好似,英國人不會明白為何要為父母弟妹工作,那個要穿州過省的推銷員,更是9成香港人的日常工作,為供樓同公司借了錢要還,妹妹要學音樂,媽為補家計幫別人縫底衫……猶太人那種自卑、罪咎感,永遠覺得做得不夠好是港人的強烈寫照。可能是一些繙譯令卡夫卡太沉重,其實他寫的情景好搞笑,自己變成隻嘢咁仲只係想着起身返工,問都唔問點解變成咁,像部機械!我們也一樣,其實入面變晒還要朝朝穿西裝返工。我們就連小朋友都已經要頂着這個世界,不可以說:『我唔知!』,學校強迫他們製造那個『殼』!但偏偏學習是由『我唔知』開始!再這樣下去好多嘢會冇晒,會冇幸福!」
《亮夜》@香港
夜幕低垂,卡夫卡在他布拉格的小書桌前,寫下耀眼的預言……禿鷹、毒蟲、法律門、巴別塔,就如一次導覽卡夫卡世界的旅程,當中包括他最私人的生活點滴、情信、話語,以至他的遺言……透過各種戲劇演繹、形體舞蹈、音樂視像,「進劇場」希望將卡夫卡的奇想領域,立體地釋放於舞台真實之上。(粵、英語演出,中文字幕)
日期:12月15-16日(8pm)
12月16日(3pm)
12月17日(5pm)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查詢:22687323
《月黑風高變蟲記》@澳門
澳門上周才演過《聽風的卡夫卡》,乃改編自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下月又有《月黑風高變蟲記》,仍由澳門劇場編導、劇評人莫兆忠把卡夫卡《變形記》與澳門青年作家寂然《月黑風高》兩部短篇小說合編而成。澳門版的K蟲變後是隻蟑螂,家人若無其事地繼續生活,他則繼續關自己在房間上網偷窺。
日期:2007年1月12、13日(8pm)
地點:澳門新口岸冼星海大馬路
「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
查詢:www.ccm.gov.mo
必讀推介
《被背叛的遺囑》
定價$100(b)
米蘭‧昆德拉所指的被背叛的遺囑,正是卡夫卡臨終時交託友人把他的作品一把火燒掉,但友人不但背叛遺囑,還付諸出版,震動了世界文壇。書中昆德拉更力排眾議,為卡夫卡說項,證明他不是一個沉鬱內斂的人,而且還有出眾的幽默,只是他的笑話太不可思議。
《蛻變》定價$60(a)
又名《變形記》,故事中的蟲變寫出了卡夫卡的不朽,還有《城堡》、《審判》和大量短篇故事,認識卡夫卡一點不難。
漫畫《卡夫卡》定價$65(b)
是了解卡夫卡的最快捷徑。
(a)田園書屋
23858031
(b)樂文書店
23903723
故鄉博物館
捷克的布拉格是卡夫卡的故鄉,故在他之後便有「卡夫卡之城」之稱,一座迷你的卡夫卡博物館於去年開幕,位於布拉格城堡山丘下方,莫爾道河畔。網址﹕www.kafkamuseum.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