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內人隨筆:Google的簡而清 - 尹思哲

案內人隨筆:Google的簡而清 - 尹思哲

前幾天收到讀者電郵,他是生意人,做互聯網生意,而電郵的內容,大意是想百尺竿頭,着思哲給意見。
這位讀者經營的公司,贊助網上論壇及討論區,免費提供伺服器、防火牆及海外頻寬,也做器材維護,確保論壇和討論區,能在穩定環境下成長。最終的收益,一起拆賬共享。而這位讀者所贊助的《香港討論區》,更在Alexa全球排名148,橫豎看都是一個金礦。不過,即使旗下有流量最多的網站,聲稱坐擁幾百萬會員,比所有本地報紙加起來還要強,奈何每月收入,僅能剛好抵銷開支。
思哲也曾是這些討論區的常客,也明白到它們給使用者怎樣的userexperience。討論區跟大多數媒體網站一樣,犯了沒有焦點的嚴重問題,資訊混亂之餘,甚麼大型橫額、方形長形廣告、文字連結廣告,不但五光十色耀眼奪目,更會隨時隨地出現,忽然變大縮小,務求給你一個驚喜,另外配合強大的flash,恍如整個網站,每個角落也在上演小型電影。

每一秒也遲滯

雖說今天的bandwidth和電腦運算能力有多便宜,可是這種沒頭沒腦的硬銷,既是一種負擔,那怕是每個pageview只有一秒鐘的遲滯。討論區的host可能不在意這種deadweight,但是對一個每天用上數小時流連討論區的人,加起來的浪費就絕不可以忽視。
Google當初成功普及,秘訣不在它們獨有的algorithm,因為使用者根本不知箇中底蘊,反而是它們專心一意不斷改進userexperience︰堅持簡單清晰的介面,也沒有令人分神的垃圾資訊。Google至今最大的投資,乃是建立規模驚人的server群和bandwidth,而且即使今天Google的互聯網廣告市場佔有率(以收入計),已達全球四分之一,它們仍可堅持不負載任何擾人的廣告,而專做橫額的Yahoo!,其股價去年跌勢甚急。

廣告或阻發展

究竟哪一條是正道,也不用多說吧!當然,思哲也不是不切實際,要閣下像Google般大額投資硬件。不過,網站設計上,是否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遲滯呢?使用者貼文讀文的過程又可否簡化呢?事實上,所有有心去辦網上業務的朋友,無時無刻都應該認真去想想這些問題。

Web2.0討論區做得到?

香港只得700萬人,像《香港討論區》般,已經算有非常高的「覆蓋率」。而且網上討論區的用戶,有不少像電車男的故事主人翁般,對他們所流連討論區有異常的依戀,單是這種stickiness和互動,已經是不少傳統媒體夢寐以求的結果,為何偏偏其收入,不能超越報章、雜誌和電視台?究竟是甚麼原因,令網上討論區未能將其驚人流量,轉化成商業價值?
對比傳統媒體,網上討論區的資訊雖然雜亂,而資訊的素質亦參差不齊,不過卻多了一分互動性。要知道,資訊要快、準確和貼身,網上討論區的資訊是夠快了。前晚Yumiko空中甩褲,十數分鐘內已經可以在討論區上找到慢鏡重播,你說快不快?至於網上討論區的資訊準確性,雖則未至盡善,但也應可由使用者之間的互動得到解決。

貼身才是重點

惟獨是貼身這一點,網上討論區走不出所有人看同樣內容的模式,使用者始終未能就個人喜好,組合出貼身的內容,那網上論壇和討論區,與傳媒報章雜誌又有甚麼區別?當資訊氾濫但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網上討論區跟傳統媒體同樣面臨淘汰壓力,遑論要大展拳腳了。
針對個人喜好的資訊供應,也是我們經常提及之Web2.0的核心思想,會是互聯網下一浪重點發展。事實上,Google的信念,就是為使用者在特定的時空提供最貼身的資訊,快捷雖然是大前提,但貼身才是重點。所以它們也不斷革新產品,例如Gmail、Blogspot等,務求每一刻都在捕捉使用者對資訊的需要,從而提供合適的內容和廣告。雖然聽上來有點bigbrother的意味,不過人家早就提出了「DoNoEvil」的口號,這就是先見之明。
話說回頭,網上討論區有stickiness和互動性的兩大優點,應該要好好發揮。至於具體如何落實,思哲也在苦思當中,想到了一定公諸同好,說不定這就是香港的Web2.0成功案例呢!
案內人隨筆網誌: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email protected]

討論區犯了沒有焦點的嚴重問題,以至沒頭沒腦的硬銷廣告。
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