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沛冰報道】繼內地淡水魚停止供港後,本港首次出現內地鹹水活海產停止輸港,包括蝦、蟹、象拔蚌、貝類、斑類及其他海魚。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表示,已接獲通知,內地暫停所有從陸路輸港的海鮮,但未知原因及恢復日期。
停發批文30海產車滯邊境
現時本港八成海鮮來自內地,絕大部份經陸路來港,預計今天市面供應量跌至兩成,零售價會調升。消息人士指,事件是因內地報復本港頻驗淡水魚,「香港咁鬼麻煩,咪連鹹水魚都停埋囉。」
有業內人士表示,文錦渡昨晚有約30輛運載海產的貨車,因內地不肯發出證明而滯留在內地邊境,當中包括活蝦及鮑魚等,業界不明所以。內地鹹水海產主要來汕頭、湛江及福建等地。消息指,內地質檢及商檢部門突然停發批文,相信與本港早前發現黃𩶘䱽含硝基呋喃無關,反而是淡水魚事件引起,令內地再次報復。
李彩華又指,經陸路輸港的鹹水魚,過去兩天已大幅減少,可見事件已醞釀一段時間。從內地陸路來港的鹹水活海產,包括蝦、蟹、鮑魚、蜆、元貝、象拔蚌及各類鹹水魚。
港府懵然 飲食業急謀對策
港府經過上次內地停止供港淡水魚事件後,仍然是後知後覺,食物環境衞生署發言人昨晚回覆,表示暫未接獲內地陸路鹹水魚停止供港消息,會與業界及有關方面了解。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李華明指出,內地停止鹹水魚供港影響很大,港府必須跟進。
百里鮮海鮮火鍋酒家董事總經理郭綠明表示,若停輸屬實,需轉入外國急凍及冰鮮海鮮,成本較本地貴四至五成,或需加價;䱽魚、石蚌、泥鯭、花蟹及中蝦等外國極少供應的海鮮,或會斷貨。香港仔批發市場的明記海鮮表示,昨早已聽聞內地陸路停止供港鹹水海產,相信對不少業界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