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聖誕節一夜狂歡過後,愛流連K場的歌王歌后隨時換來一把「豆沙喉」,更可能導致失聲收場。耳鼻喉專科醫生建議,唱K前要為聲帶做熱身,如應先選唱較易掌握的歌曲,然後才選高難度的歌曲,避免亂用假音,以免令聲帶受罪;最好唱一、兩首歌便稍作休息,切忌做「咪霸」;當感覺喉嚨有痰時,不少人會用力清喉嚨,但原來這個簡單舉動會有損聲帶。 記者:盧文烈
聲沙是大時大節後常見的後遺症,節日後聲沙主因是濫用聲帶所致,如不停唱K、在嘈雜的派對上高聲講手提電話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表示,不少人以為聲沙只是小問題,自行食喉糖潤喉了事;但若不正視,後果可以很嚴重,部份病人因過度用力嘶叫導致聲帶出血,令聲帶生繭,嚴重者可致短暫失聲。他提醒市民若發現「講嘢唔夠氣」,喉嚨感覺「有舊嘢頂住」,便可能是聲帶出問題的警號。
 唱K是年輕男女假日必備節目。黃漢威說,去年聖誕前夕一名20多歲男子為應付聖誕一項歌唱比賽,連續兩至三星期日日苦練,最初聲帶只是輕微水腫,但愈練愈聲沙,結果聲帶出血,最後因失聲錯失參賽機會,還要接受一個月的治療。
 事實上,要唱得健康也有竅門。黃漢威說,不少人唱K時喜用假音,但由於不懂箇中技巧,唱假音變成發真高音,因而令聲帶拉緊,增加聲帶受損風險,因此應盡量避免唱假音。言語治療師潘文瑋建議,唱K前要為聲帶做好熱身,例如先選唱一些較易掌握、高低起伏不大的歌曲,然後才向高難度挑戰;為免過份用聲,唱一兩首後便應稍作休息,切忌做「咪霸」。
喉嚨有痰可吞口水
煙酒過多、食過量煎炸或辛辣食物、玩通宵以致休息不足,都是影響聲帶健康的罪魁禍首。潘文瑋說,若無可避免要飲酒,應盡量在喝下一杯酒後,再補充一杯同等份量的水;有些人喉嚨不適時喜歡喝檸蜜,但此舉無助解決聲帶問題,反而飲一杯溫水可能更有助紓緩。
 很多小朋友在開派對時高聲吼叫,潘文瑋說,部份家長為喝止小朋友大聲呼叫,會用更大的聲浪提出警告,因而出現「鬥大聲」局面,過往不少家庭主婦因教仔而聲沙,部份甚至要與子女雙雙前來求診。
 要保護聲線,潘文瑋說應避免清喉嚨及大力咳嗽,因清喉嚨時,聲帶會互相磨擦,磨擦太激烈將引致損傷,建議若喉嚨有痰可「吞口水」,並多飲溫水。
節日狂歡後引致聲沙的五大高危因素
常見誘因:唱K
 解決方法:‧避免不停高聲唱歌、亂用假音
      ‧唱K前要為聲帶熱身,如先唱一些較溫和及難度較低的歌曲
      ‧若喉嚨感到有異物(如痰)時,應避免用力清喉嚨或用力咳嗽,以免傷害聲帶
      ‧每唱一至兩首歌後要稍作休息,飲些水
 
 常見誘因:傾手提電話
 解決方法:‧避免大聲吼叫、大聲談笑,應選擇比較寧靜環境下通電話
      ‧盡量用免提裝置
      ‧每「煲粥」20至30分鐘,應休息5分鐘
 
 常見誘因:吸煙
 解決方法:‧盡早戒煙
 
 常見誘因:飲酒、吃煎炸及辛辣食物
 解決方法:‧多喝溫開水,以補充因長期使用而散失的水份
      ‧喝下一杯刺激性飲品(如酒或咖啡)後,再喝一杯水補充
 
 常見誘因:捱夜、玩通宵致休息不足
 解決方法:‧要有充足睡眠、適當運動,以保持良好的聲帶彈性
 
 資料來源: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及
      言語治療師潘文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