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燕與慈禧 - 程步奎(詩人學者)

盧燕與慈禧 - 程步奎(詩人學者)

老太太今年八十了,精神矍鑠,看起來六十許不說,還有一種嫻雅的風韻,如玉樹臨風,彷彿覺得空氣中添了一股縹緲的幽香。我問她當年住在梅蘭芳家裏,有沒有學戲?她說,在淪陷的上海,梅蘭芳蓄鬚明志,表示從此不唱戲了,因此,只能在家裏偷着練功。她沒有直接跟着學過,只是喜歡戲,偶而也票過,會那麼十來齣吧。「家裏人要我讀書,說我嗓音不行,天生的,不適合唱戲。您知道,唱戲要有天生的條件,身材要好,還要有一條好嗓子,扮相也得好。」我說,您天生就是閨門旦的角色,端莊嫻淑,扮起來像梅蘭芳。老太太嫣然一笑,謙和地接受了我的稱讚,像她在舞台上演慈禧演到心情舒暢之時,泰然接納德齡(而非眾臣工)的頌美。

盧燕這次來港,主演《德齡與慈禧》中的慈禧角色,出神入化,幾乎令我以為真的進入了慈禧的內心世界,看到了「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慈禧。自從1975年李翰祥執導的《傾國傾城》以來,盧燕演慈禧已逾三十個年頭,恐怕已經把這個性格完全內化了吧?她說,一般人心目中的慈禧比較平面,只有兇狠霸道的一面,而且冥頑不靈。她總覺得慈禧還有人性的一面,因此,特別喜歡何冀平的劇本。通過德齡天真直率性格的展現,慈禧受祖宗成法壓抑的人性面得以表露,也讓她在表演上得以發揮。我心想,其中還有盧燕的溫柔敦厚,在進入角色的過程中,醇化了慈禧的性格,呈現了慈禧可愛的一面,可謂藝術美化了現實。歷史真實中的慈禧,深沉陰鷙,絕對沒有盧燕表演的慈禧這麼慈祥可喜。
上次盧燕來港,是演出江青改編的馬勒《大地之歌》舞劇,我負責組織了兩天的研討會,也就認識了盧燕。她給我最深的印象是謙和敦厚,待晚輩如朋友而且絕無虛套。她回美國之後,還與我通過電郵,有一次是在海外報章上讀到我的詩後,來信稱許,讓我大寵受驚。她曾說梅蘭芳是她的「寄爹」(乾爹),寄爹給她最深刻的印象與影響就是如何待人與處世。待人要真誠,要謙厚;處世要平和,不卑不亢。
我問盧燕,演過這許多不同版本的慈禧,其中有沒有變化與發展?她說,最喜歡《德齡與慈禧》,因為可發揮的空間大。她說當年票戲,請寄爹指點,梅蘭芳說:「演得都沒錯,就是還沒到位。」這句話成了她終身受益的座右銘:做什麼一定要做到位。演慈禧也要盡量演到位,也不知道到位了沒有。
老太太不止是謙虛,還有敦厚的氣度,慈禧也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