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一如市場所料,加息0.25厘至3.5厘,這是自去年12月以來第6次調高基準利率。相比起美國,歐洲加息步伐何止慢半拍?然則無辦法,眼見經濟增長緩慢,差點連久病初癒的日本也及不上,又怎不急煞一眾領導?因此必須「打補針」,讓經濟先振作起來。
至於通脹,總算呢班理事有點前瞻眼光,預見油價之急升只屬短期,故僅出口術而行動欠奉,反而繼續「放水」──廣義貨幣供應M3持續上升,然而決策者卻隻眼開隻眼閉,如此這般,經濟表現又哪有不使人眼前一亮之理?
今年歐元區經濟有機會錄得2.6%增長,是一項難能可貴的紀錄。為甚麼難能可貴?除了是歐元區創立以來錄得最強勁經濟增長外,更有望「揮」低美國和日本,過一次「一哥」癮,汝道是否吐氣揚眉?由是之故,決策者又怎不心癢及心雄!那麼,行長特里謝在議息後的記者招待會學足格老模稜兩可的措詞,又點會令心水清之士感到懷疑或不安?
搞好經濟通脹擱一旁
特里謝指,通脹仍有升溫風險(這個當然),加息後利率依然寬鬆(accommodative),不過貨幣和信貸增長強勁程度值得關注。還有,勞工市場「穩健」表現,可能推高工資,亦不能忽視。但人們期待2月再進一步加息,「可能是錯誤的判斷」(wouldbeawronginterpretation)。
看官,聽清楚沒有?綜合而言,筆者將之詮釋為:決策者預期通脹會升,不過經濟增長緊要點。加息?短期noway,歐元滙價則可以繼續其升空之旅。
如果估計無錯,本欄建議之歐元買盤便認真爽矣!
滙翹 資深外滙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