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熱戲:《一公升眼淚》比劇集真實感人

非常熱戲:《一公升眼淚》比劇集真實感人

曾幾何時,悲劇是最熱門的電影題材;時至今日,悲劇電影的叫座力已大不如前,也就沒有甚麼人敢拍。是隨着生活條件改善,我們變得沒那麼多愁善感了,不再享受跑進電影院大哭一場?抑或是我們變得現實了,心想為了一個虛構故事而哭,會不會戇居了點?都市人終日為名利奔波已夠煩悶,何苦要搞砸心情,沒必要地喚醒自己軟弱的一面?
難得記載了這麼一個真人真事,更難得這個真人真事成為了話題,對於話題作,我們一向另眼相看。《一公升眼淚》一書於1986年在日本出版,相距接近20年後,於2004年10月被改編為電影,引起了不少回響,去年10月再被改編成電視劇。
電視版免費有得睇,電影版有何不同?電影宣傳以「比日劇版更真實原著搬上銀幕」作招徠,所言非虛。《一公升眼淚》電影摒棄了傳統的戲劇結構,由零碎的生活片段結集而成,體裁就如一部影像日記,以木藤亞也的歲數分章,講述她從14歲到21歲的身心歷程。剪接技巧、鏡頭運用以至菲林質素皆走最平實的路線,在劇本上作出的細微改編也只為簡化陳述,諸如將麵包店與點心店合併為雜貨店。故此,在電視版中為增添娛樂性而創作的愛情線,在電影版中並沒出現。再者,電視版的時空背景為2005年,電影版則忠於事實,發生在70至80年代。鑑於改編的幅度有異,電影版的主人翁沿用了木藤亞也的真名,而在電視版中的只保留了名,易姓池內。
要比較兩個版本的娛樂性,就如拿澤尻繪里香與大西麻惠的樣子和化妝作較量,電視版較為花俏、賣弄;電影版較為樸素,節奏平緩,感人之處卻也更沁入肺腑。主角大西麻惠的演技精湛,配合木藤亞也的樂觀堅強性格,彷彿每滴淚都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淌下。有別於偶像派的澤尻繪里香,大概大西麻惠沒有甚麼包袱,因此在病入膏肓時,不介意扭曲着面容和手腕演戲。
雖說電影風格平實,相比起原著,電影還是稍稍放大了木藤亞也的達觀,淡化了她的不忿。不過在勵志的大前提下,導演岡村力已表現得相當克制,催淚的情節皆點到即止。
勇敢面對病魔、在發病期間仍努力寫日記的女孩,不知道呀咩吉場(吳綽姿)能否算是木藤亞也的香港版?不知道我們的電影人可有考慮過把她和羊媽媽的故事拍成電影,即使無利可圖,是否等於不值得?
撰文:阿童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