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債與息:新股上市第一桶金

淺談債與息:新股上市第一桶金

本周港股雖然反覆受壓,恒指於高位遇壓向下,但多隻新上市的股票仍然繼續造好。周四掛牌買賣的建滔積層板(1888)以8.7元高開,較招股價7.73元升12.55%。昨日掛牌買賣的中通服務(552)、招金礦業(1818)和奧普(477)也開出較招股價為高的價格,最終分別升85%、32%和26%收市。

利息收益可觀

新股未上市已能發揮其賺錢的本領,未知與它們上市後的良好表現是否有關。這些新股的公開發售部份通常可獲得大幅超額認購,所凍結巨額資金的利息收入,便屬於它們招股上市的第一桶金收益。
按市場報道,建滔超額認購為140倍,凍結資金約800億港元,以存款息率約3.5厘計算,凍結期內的一周,可收到的利息約為5000萬;同樣地,較大型的招金和中通服務招股皆取得大筆利息收益(見表)。
新股上市另一類利息收益,屬於內地中資企業獨有。市場盛傳它們在港上市後,會即時把資金兌換成人民幣,因為他們的入賬貨幣是人民幣,大部份業務也是用人民幣收付,如果能及時兌換,便可避免外滙風險。在目前預計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情況下,盡早把資金調回境內,更可享受人民幣升值的好處。但要知道,中國是有外滙管制的,沒有國家外滙管理局的批准,是不可以隨意把外幣(包括港元)滙入境內兌換為人民幣的。
其實上市公司毋須等待外管局的批示,亦可爭取較佳的資金回報。因為目前美元利息高達5厘多,它們只要把港元兌換為美元,便可收取較高的利息回報,利息的回報不一定抵銷不了滙率的升值。
況且,持有美元後,當取得外管局批准後,除了可直接兌換成為人民幣外,亦可在有需要時直接投資海外。
陳鳳翔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助理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