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金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
中國法制研究計劃研究員
理性不彰,妖怪橫行。
──羅馬尼亞諺語
吸血鬼是暗夜裏尋找生命的幽靈,它怕大蒜和十字架、能化為雲霧出入墳墓、行迹難測,形象多變,日出之前必須返回老巢。五百年來,流傳的吸血鬼故事、令人驚恐、憎惡、迷思、懷念。
──佚名
吸血鬼尚在人間!乍聽起來,以為是在危言聳聽。但如果你讀完最近才出版,已成為美國和台灣的暢銷書《歷史學家》,你就會感到毛骨悚然、疑心疑鬼、四處張望,不知吸血鬼甚麼時候已近在身邊,隨時伸出鋼鐵一般的手,叉住你的頸項一準備露出那一排雪白銳利的牙齒,吸吮你身上的鮮血。
你也許會認為這是嚇人的胡說。那朋友就請你耐心讀完這部《歷史學家》吧。
《歷史學家》的作者伊麗莎白.柯斯托娃(ElizabethKostova),1972年七歲時隨同父親教授到南斯拉夫交換教學中,聽了父親講述了很多吸血鬼故事。33年後,拿到耶魯和密西根大學碩士學位之後,開始搜集資料,綜合了歷史、文獻和旅行日誌寫下了這一部長達六百頁的紀實文學巨著,轟動一時。
本書講述的是羅熙、女兒(作者)、海倫、詹姆斯等歷史學家為尋找和研究五百年前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卓九勒Dracula)的古墓及其歷史蹤迹為經,描述了在他或她們旅途中,所遭遇到頸項上有牙痕的吸血鬼的追蹤和毒害為緯,突出了在八十年代,居然出現活生生的不死族吸血鬼,以及羅熙教授最終為傳說已死去幾百年的德古拉伯爵所擄,甘心在其古堡中幫德古拉讀書、搜集資料、研究發掘這個曾經橫行幾代的邪惡幽靈文獻,終其一生。作者是以紀實的筆法、複雜的文獻歷史、逼真的現代生活事實娓娓地道出了她的歷險記。明明是那個頸項有齒痕的圖書館員擄走羅熙教授,明明是美麗聰明的露絲小姐被吸血鬼吸盡了鮮血致死、又明明是兇惡邪氣、牙尖唇紅的德古拉出現在熱鬧的城市中、並神秘地把羅熙挾帶到他那古老破舊、臭氣迷漫的古堡密室中,而且作者等人也親自深入喀爾巴千山德古拉的墓穴,親手把德古拉斬頭,用木劍刺穿其心臟,使其化為一堆塵土。至此,吸血鬼的傳說應該終結了。
但是,作者在「尾聲」一節又回述一四七六年在東歐的一個小島上,修道院年老院長與德古拉的對話,表達德古拉希望在島上修建一座墳墓,並同登教堂的最高點,表現出典型的沉思和運籌帷幄的姿態,使院長看來不像是一個經常處於危機之中,反而像一個滿懷自信可以指揮手下不死的戰士征服全世界的強人。
作者這一筆,不是無為而發的。因此,我們還必須回過頭來重讀一八九七年英國作家布萊姆.斯托克所寫的最早一部有關吸血鬼的小說《德古拉》。這部小說為吸血鬼故事寫下新頁,既讓吸血鬼傳說得以復活,也讓它歷久彌新,但同時又深深地改變了這種傳說的意義。
《德古拉》小說的結局也是德古拉被斬頭刺心而滅亡的,但為甚麼又在《歷史學家》一書中復活了呢?我們且看《德古拉》故事的梗概,它描述了倫敦一位律師喬納森到特蘭西瓦尼亞會見一位重要客戶,後者委託他在倫敦購買一座古屋。後來,這個神秘的客戶用馬車把他載到喀爾巴千山一座破爛古堡,把他幽禁起來。
喬納森就在這數十日夜與這位客戶會面和交談當中,發現他夜出日歸,能爬窗戶,可驅使野狼,還蓄養着三名妖邪美女,最後才發現,客戶原來就是惡名四播,聽到他的名字就要劃十字聖號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
後來,喬納森雖然獲釋返倫敦,也與米納小姐結婚,但一直被德古拉糾纏不放。米納的閨中密友露茜也被吸亁血液而變成女吸血鬼,變成一個「神秘女郎」夜間擄掠兒童吸血。之後,喬納森和兩位醫生西沃德、范海辛及一位美國人莫里斯,同心合力尋找神出鬼沒的德古拉,得以在古堡裏把德古拉斬頭刺心。
本來,德古拉應該毀滅了,但是,幾百年後又出現在《歷史學家》的描述中,可見,吸血鬼是一個不死族,尤以德古拉是吸血鬼族的一位統治者,更不可能輕易死亡。原來,德古拉在五百年前確有其人,他是羅馬尼亞的一個邪惡暴君,所統率的軍隊,面對回教徒土耳其人等的征戰,結果被殲滅。傳說他的頭顱被斬掉,迄今埋身何處,仍然是一個謎團。
《歷史學家》一書中的羅熙教授,一直就搜索文獻古迹,憑着一本龍的書,到處尋找德古拉的墳墓和頭顱,結果反被德古拉禁閉在其古堡的殘墓中。世世代代,都傳說德古拉被毀屍滅迹了,但不斷傳說他又復活了,到處追吸活人的鮮血,以延續其生命。
吸血鬼的後世延續,直到今日科學昌明時代,仍被寫入書中,活靈活現於現代街頭之上,追捕獵物,跟蹤敵人,說明吸血鬼不死,尚在人間。這種現象,決不是偶然的。這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傳承,工業革命的理性主義並不能完全壓制浪漫主義的延續,小說、散文、詩歌以至電影紛紛以吸血鬼為題材,儘管吸血鬼猙獰邪惡、嗜血肆虐、恐怖震悚,其中不乏激性和情慾,受害者也心甘情願,施虐和受虐的關係無間。值得重視的是,吸血鬼肆虐,完全出於本領的嗜血需求,不帶世俗的情仇恩怨,人間的妒忌鬥爭,吸一口血,就可以揮一揮手瀟灑而去。
根據《歷史學家》一書的記載、吸血鬼企圖以不死之身,與羅熙教授一起讀書,翻閱文獻古卷,在無垠的知識之海縱橫馳騁,正如古人所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他甚至對哀求他協助的受害人說:「跟我來,我會給你一萬輩子學不完的知識」,德古拉莫不是不再靠武力與軍隊攻城掠地,但並沒有放棄征服世界的野心,而是選擇了歷史知識這個奇妙的軫域,這是《歷史學家》背後的故事。(譯者張定綺:《誰是歷史學家?》(代跋))。
或曰:德古拉只是一種傳說。縱使如此,世界上如何沒有傳說,人世間就會淪為枯燥單調,失去多彩多姿、豐富生活的場面,德古拉是否尚在人間,信不信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