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貓換太子》的奸妃到最後事敗,羞慚交加大叫一聲「天啊!」,以水袖掩面匆匆下場自殺謝世。不能為殺人放火的晚輩留下永不言悔的好榜樣,固然教人感到非常失望,那句五四話劇文藝腔的呼天搶地,更難從輕發落。於這種尋找便利下台階的時候,傳統戲曲女性一般以「羞煞奴奴也」作擋箭牌,祥林嫂一流的大腳村婦,則通常選擇疾呼「老天爺」或者「菩薩娘娘」。立定心腸向摩登字典取經,富大地氣息的「媽呀」也比風流往上流的「天啊」順耳,穿戴鳳冠霞帔的古裝美人忽然被貌似娜拉的洋婦上身,OhmyGod的感嘆似乎更應該由觀眾發出。
這之前,忠心的太監抱着撞柱而亡的烈女痛哭,咬牙切齒迸出「天快要亮了」(大意),也實在嚇得我的盈眶熱淚爭相倒流。為國捐軀的小宮女死得未免寃枉,屍骨尚暖無端端被寒氣陣陣的對白襲擊,魂魄如果有知,不會不打冷震。在那麼悲壯的時刻製造人工窒息氣氛,沒有什麼好得過二胡或者琵琶,無聲勝有聲。陳腔濫調的激昂口號,還是留給主持電台清晨節目的播音員吧,起碼可以嚇醒九點正必須向老闆報到的打工仔。
別誤會,《狸貓換太子》其實十分好看,擔正的三位演員唱做俱佳,各位配角水準超班,唱徐派的于偉萍尤其教人精神一振。甚至,像希臘旅遊景點斷瓦敗垣的滿台石柱,乍看很為它們的半天吊混身不自在,三四場下來也練成視若無睹神功。眼俗手低的改編,則是抹不掉的遺憾,文革後東山再起的越劇流露樣板腔口,還說習慣成自然,怎麼隔了遙遙三十年,依然若無其事,招魂一般把不倫不類的語調塞進民間故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