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停止供港淡水魚近兩周,但走私魚在冇王管的情況下持續入口。食物環境衞生署昨在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一個魚檔,扣驗一批來歷不明及沒有衞生證明的冰鮮鱅魚頭及冰鮮鯪魚,在鱅魚頭樣本驗出微量孔雀石綠。廣東省省長黃華華表示,淡水魚會於本月底前恢復供港。
食環署回應淡水魚業界的抨擊,加強打擊內地走私魚,昨罕有地在一批沒衞生證明的冰鮮鱅魚頭樣本發現含百分萬之0.0046孔雀石綠,鯪魚樣本則沒問題。該署正追查鱅魚頭的來源及分銷情況,並銷毀約400公斤問題產品。本港衞福局表示,接獲廣東省檢驗檢疫局通知,早前曾被驗出含孔雀石綠等禁藥的三個註冊供港魚場,經全面檢查後,證實不含禁藥,相信問題樣本來自非正式渠道,或在批發及零售層面受污染,該三個魚場可恢復供港。
黃𩶘䱽銷量大減
昨日七至八名內地供港魚場場主來港,聯同本港場主與食環署開會,並組成供港註冊場籌備委員會。該會發言人郭誌有表示,早前食環署指摘淡水魚含孔雀石綠是註冊魚場出問題,將魚場名單直接交予北京當局,廣東省檢疫局官員擔心烏紗不保,不敢再簽發淡水魚出口批文。
日前被發現海魚包括黃𩶘䱽含硝基呋喃的茶果嶺批發商,昨照常營業。負責人稱,相信出口商在運送時加入禁藥,來自同一出口商的海魚已即時銷毀,並停止向該出口商取貨。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表示,昨日黃𩶘䱽銷量減少七至八成,其他海魚沒有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