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388)昨日公布07至09年發展策略計劃。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表示,要令港交所躋身「主要國際市場」這個更高層次,集團各人必須改變思維和文化,應變得更商業化、客戶主導和提供更多資訊,在推出新產品及服務的時間,不能像牛熊證般耗時3至4年。
【本報訊】港交所短期內計劃推出的新產品──人民幣外滙期貨,下周三便會把發展人民幣兌港元及美元期貨的建議呈交董事會審議,爭取半年內推出。
雖然港交所未來定位是「成為一個專注香港、中國內地以至亞洲其他地區的證券及衍生產品的主要國際市場」,但周文耀表示,希望大家給時間港交所改進,因很多東西並非該所能控制,需要政府、證監會及專業團體互相配合。
內地擬設人民幣期權
例如檢討及降低交易成本,他指出,雖然從頭到尾證監都支持港交所削減交易成本,包括部份印花稅,但這始終要由政府決定。據港交所過往數年先後降低過戶費、網絡費及衍生產品收費的經驗,由於港股交易量愈來愈大,減低收費未必會令盈利縮減,相反可能會增加。
在港交所預備推出人民幣外滙期貨產品之際,內地日前有報道指出,為加強人民幣定價權及改善現時商業銀行的頭寸管理,外滙管理局已向國務院申請推出人民幣期權交易;同時有學者建議,中央政府對海外(包括香港)市場發展人民幣產品應保持緘默,任由其交投冷淡下去,同時在內地推出相關產品。
周文耀稱,港交所的期貨業務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可以考慮發展金屬、非金屬以至氣候相關期貨,技術上港交所已準備好推出人民幣期貨產品,而且該產品將以港元結算,毋須另設交易及結算平台,交易成本應可較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人民幣兌美元期貨為低。被問到港交所推人民幣產品是否需要取得中國監管機構認可,他表示中港兩地實行一國兩制,港交所自己可以做決定,總之「自己市場,自己抉擇」。
中資股上市數目減
另外他指出,3個月前港交所已將創業板檢討報告交予證監,現等候回覆。雖然已有多家大型內地公司上市,但預期未來數年內地併購活動會增加。不過,他相信今年82%中資公司集資屬於新股上市的情況將出現轉變,儘管今年底前尚有15間公司上市,然而數目應少於去年的67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