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年前當美國揮軍伊拉克時,筆者曾以「未知鹿死誰手」為題撰文指美國可能陷入不拔之境。當時部份友人嘲笑冠一謂,美國以石擊卵,輕取伊拉克只以日計,怎麼會有甚麼「鹿死誰手」之謬論?
是的,伊拉克實在是螳臂當車,正規軍毫無招架之力,這點任誰也看得出來。但美國揮舞人權、自由、民主的旗幟,硬將自己那套套在伊斯蘭「可蘭經與寶劍」的政教合一制度上,是否行得通,已不必在下喋喋,何況伊拉克國內不同派系勾心鬥角,搵錯「神主牌」,分分鐘出現更難收拾的殘局。進易退難,為甚麼要犯險,難道侯賽因與布殊家族有深仇大恨,抑或「黑金」(石油)真侵蝕了決策者的靈魂?
侯賽因雖然全「家」覆沒,自己亦成階下囚,但伊拉克真有輸給美國嗎?瞧瞧剛被「炒魷」的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Rumsfeld)怎樣說:撤軍、賄賂政治或宗教領袖……maywellnotwork……thiswillgiveustheabililytoreadjust……andthereforenot'lose'。
另外,由前國務卿貝克(JamesBaker)領導的伊拉克研究小組發表如下報告:喬治布殊的伊拉克政策幾乎全面「失敗」……問題惡化……(伊)政府崩潰或將引發更嚴峻人道災難。
還有,義無「反顧」的英國首相貝理雅在小組發表報告前承認,過去3年一直「未打贏」伊戰。
其實甚麼才算輸、贏?喬治布殊一意孤行,輸面子、輸銀紙、輸選舉、輸地位、輸誠信、輸盟友、輸民心,只贏了伊斯蘭人對美國的反感加深和贏得伊拉克人民對美國入侵造成不可磨滅的血海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