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致癌毒海魚殺入香港<br>抽驗斑類黃𩶘䱽 發現含硝基呋喃

菲律賓致癌毒海魚殺入香港
抽驗斑類黃𩶘䱽 發現含硝基呋喃

【本報訊】毒魚入侵香港無遠弗屆,除內地淡水魚,來自菲律賓的海魚也被驗出含致癌物。食物安全中心近日抽驗市面20個海魚樣本,發現黃𩶘䱽、老虎斑及杉斑三個樣本含少量致癌物硝基呋喃。該中心表示,現時沒有進口海魚註冊魚場制度,當局難以追查問題魚來源,會與供海魚到港的國家及地區商討完善規管機制。

海魚無註冊制追源頭困難

食物安全專員麥倩屏表示,抽驗20個包括星斑、石斑、杉斑、黃腳𩶘及黃𩶘䱽等海魚樣本,雖全無含孔雀石綠,但發現來自大角嘴奧海城百佳超級廣場的黃𩶘䱽,含有百萬分之0.0026硝基呋喃。此外,兩個來自觀塘泗達海產貿易有限公司的老虎斑及杉斑樣本,也含微量硝基呋喃,含量分別為百萬分之0.044及0.47,後兩者相信來自東南亞國家。
麥倩屏稱,含硝基呋喃海魚樣本含量很低,一般食用不會對健康構成影響。她指,海魚不像淡水魚般有註冊魚場制度,令追查有困難,當局會與供海魚到港的國家及地區商討完善規管機制。對於內地淡水魚停輸港已達10日,她說正與內地有關部門密切溝通,但未知何時再入口。
泗達負責人丘先生表示,昨日下午有食環署人員到來,銷毀兩條價值數百元的杉斑。他說毒魚來自菲律賓,被牽連感到無辜,聲言以後也不會從菲律賓入口海魚。百佳發言人說,有問題黃𩶘䱽來自內地數個魚場,昨早全線百佳超級廣場已停售該魚。

停供淡水魚業界損失1.5億

對於再有毒魚流入本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銘洪指,內地部份魚場曾使用抗生素「四環素」,以治療魚的疾病,他擔心會令魚塘的細菌出現抗藥性,若人類感染這些細菌,就不能再用四環素治病。
港九新界海外漁業批發商商會理事長許漢文說,過去10天業界因為未有內地淡水魚供港,損失最少1.5億元。他指業內包括運輸、零售及批發等的從業員接近一萬人,生活陷入困境,若政府不盡快恢復內地淡水魚供港,不排除會將行動升級。